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市行政区划调整,新成立的永顺街道所辖村庄是怎么来的?

原创 · 编辑:李娜 2019-08-22 19:33:19

阅读:61542

        2019年3月,迁安市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将原迁安镇、杨店子镇、城区办划分为永顺、兴安、滨河、杨店子四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永顺街道办事处辖34个行政村,11个村改居和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6.5万人口,面积77.11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东至燕山大路中心线,西至滦河右岸,南至滦河南岸,北至小营村,永顺街道办事处驻地驻原迁安镇政府驻地。永顺街道是抗日英雄杨十三、国家领导人杨秀峰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也是迁安华丰造纸厂创始人李显庭的故乡。

        永顺街道办事处所辖的34个行政村村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下!  

白沙坡 

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1573亩,692口人。据老人传说:村子原名白家坡,白氏所立。后因村北绵延着白色的沙坡,改名为白沙坡,沿用至今。白沙山坡里几个沟峪溪水潺潺,森林茂密,花果山四季瓜果飘香,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山村。  

陈庄 

也称陈家团堡,与杨团堡、魏团堡、李家团堡合称四大团堡。加上周边小村共有八个团瓢,民国改称团堡。据老人们讲,唐代一姓魏的将军随唐王东征,到此定居下来,取名小魏庄,并沿用至今。有五个自然村组成,南有大李庄、小庞庄、北有小魏庄,西北有陈庄、魏新房子,村落居住分散。解放后规范地名定村庄名为陈庄。  

大魏庄 

据传说:唐王征东,看此地适合植桑种果,就留下部分人居住下来。当时姓魏的比较多,就取名大魏庄村,并沿用至今。村里家家户户有祖传榨油技术,榨出的油清澈质纯,享誉迁安。  

杨团堡 

该村明初杨姓人家由山东迁来,是历史上闻名的文化村,出过不少名人,杨十三、杨秀峰系该村人。陈家团瓢、杨家团瓢庄南的蒲棒坑、荷花池、芦苇塘。坑塘里的水,源自地下泉,泉水冒出地面汇流成为三里河的发源头。  

马家村 

据老人传说:明末清初年间,马氏家族从山东逃难到此定居,取名马家岗子。因为与别村重名,改为马家村,并沿用至今。由六个自然村组成,南面赵发营、狄家岗子,中间娄家岗子、马家岗子,北面沈家岗子、徐家岗子。  

蔡滩子 

据传说:蔡滩子是由一户姓蔡的先人从大蔡庄搬来,因地是河滩,取名叫蔡家滩子。包括白家窝铺、马家窝铺、徐家窝铺等3个自然村。

大蔡庄 

相传:明永乐年间,燕王朱棣扫北打败鞑靼。为发展生产,从南方诸省移民北迁。河南省上蔡县移民蔡氏兄弟迁此定居,人丁兴旺,取名大蔡庄,并沿用至今。民间传说:此村属于船地,每当滦河发大水时,水涨船高,村北老祖坟上有一棵云杉树,称为桅杆,北部滦河上游龟口处有一棵松树称为铁锚,无论洪水多大,该村安然无恙,素有东坎至西坎,大蔡庄不担险之说。当时村东有石龙门,村西有龙王庙。  

发展村 

名字起源于解放初年,早先是旧城的古老街道,没有正式建制,包括景福街、东划仓、节孝胡同和杨家胡同一带。解放前,城内有所师范学校,杨秀峰早年曾在这里带过课,培养出很多抗日学生。节孝胡同曾有一座较大的城隍庙,杨家胡同有一处高大的昊天观。  

公平村 

该村从迁安老城区东局胡同演变而来,解放后建立行政村取名公平村,公平村是回、汉混居村,村内曾有圣人庙一座,1891年该村杨玉五开办迁安第一家照相馆就位于东局胡同。其后人杨喜东为迁安诗词协会和楹联协会会员,诗词功底深厚。  

合理村 

据记载:清朝末年,该村中心建有清真寺一座,三分之一村民是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城内回族群众都到清真寺礼拜。  

建设村 

全村1197口人,其中87人是回族。建设村是迁安老城区主要街道交叉的西南角,老城区因不断改建扩建,因此该村命名为建设。居民素有艺不压身,一艺立世受益终身的传统心里。迁安城内久负盛名的霍记理发馆、梅家油坊和穆姓回民的吉庆祥烧饼都传自该村。该村体育运动曾在全国健身运动表演赛上表现出色。为了弘扬该村体育健身传统,九江线材建成了九江奥体中心体育公园。  

黄台庄 

据记载:清光绪九年,黄台庄最早建村东周,《东周列国志》记载:“山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另支居”。黄台庄是一个千户以上的大村,后毁于水灾。现在的53户祖先是水灾过后的迁入户。现在该村旧址建成了风景秀丽的黄台山公园。  

黄纸庄 

据记载:黄纸庄村名始于初级社时期。现在的刘纸庄、吴纸庄、黄纸庄原隶属于一个村,取名纸庄,后因人口增多就按各村姓氏最多的各自取名,黄纸庄村民姓黄的居多,所以取名黄纸庄,过去该村以手工抄纸和铸造业居多,传统的手工抄纸远销京津。传统食品有缸炉烧饼和蛤蟆吞密,风味独特。张三丫烧饼被评为迁安十大特色美食。黄台山曾属于该村,该村环境优美,景色迷人。  

刘纸庄 

据传说:村东南角有一座古庙名齐天庙,宏伟雄壮。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庙会。有一年春旱,至七月底始降透雨,种五谷不能成熟,只有荞麦,可是荞麦种子太贵也太少,据说城东影星庄村去一老人卖荞麦种,秋后要钱,自称是刘纸庄人姓黄。可是到秋后一打听,刘纸庄根本没有姓黄老人。大家琢磨定是齐天庙老爷显灵,所以每到庙会,影星庄男女老少都来上香留纸,后演变为刘纸庄。此庙已毁。  吴纸庄 据文史记载:明朝,浙江移民吴氏来此定居,以营造桑皮毛头纸为生,取名吴纸庄。明万历年间,村东县城北门西有一座娘娘庙,每年九月二十六庙会,十分热闹。村北有一座天齐庙,每年三月二十二庙会。  

吉兰庄 

据传:唐朝李世民东征时,率大军于拂晓前从此路过,村里的鸡已鸣叫,但狗却不吠。于是就给村取名为鸡鸣狗懒庄,又改名为狗懒庄,后取原庄名的鸡的谐音吉,懒字的谐音兰,改名为吉兰庄,沿用至今。清道光年间村里出了一位进士邓克兴,在朝廷任刑部主事,属正二品官员,死后葬在村南陵墓,占地10余亩,显示当年权势之大。  

凌庄 

据史书记载:该村形成于明朝,有凌氏家族到此生息而名。1960年傅家崖、凌庄等三个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  

梨行 

该村因盛产安梨得名梨行。村东有闻名全国的安新庄遗址。  

刘季庄 

据刘代家谱记载:明朝中叶,南宋抗金元帅刘琦之后裔刘季自山东来此定居,由于勤于耕织,子孙繁衍,逐成大户,故名刘季庄,一直沿用至今。  

刘庄 

据记载:明朝燕王扫北时,老祖先由山东省夜海灯州府凌水县柳林凤凰窝大榆村屯迁来,当时称北塞幽州黑水牛蹄国河滩北荒场。按姓氏分块居住在孙庄、李官营。后因滦河水害,居住在潘营东南的姓王、姓刘的迁往西头,行成三个小村庄,土改时统一规划刘庄至今。古时村东头有富丽城一座,兴盛一时,后被齐玄王平灭。村里自古有做香油、做豆腐、种菜卖菜的习俗。  

潘营 

据老人传说:北宋时期,潘、苗、叶三大家由山东大榆树移民至此,初叫三家营村。明朝燕王扫北所带官员中有一王姓,也是山东大榆树人,老年退居三家营。后以其中潘姓起名叫潘营。潘营村北靠庙山,山上原来有一座大庙,为京东第一大寺,还有一座建于清朝的天主教堂。

庞庄 

总面积0.73平方公里,耕地345亩,790口人。该村有传统手工桑皮造纸业,俗称毛头纸,有黑白之分,畅销全国各地。

 平房子 

平房子新庄滦河东岸的张庄临近八个村的村名都冠以平房,冀希安居乐业,缘与滦河相关的传说“漂来的平房”。很久很久以前,滦河发大水,由北口外漂来一对青年男女,水流经过坎边,攀住树木,没被大水冲走。大水过后,俩人用木杆、树枝、柴草搭起一个窝铺居住。热天过去,寒冷将临,青年男女预料柴草搭起的窝铺难以遮挡寒气冷风的侵袭,俩人便动手建造能挡风避雨的住所。用粗木搭起房架、房架间用木棒、树枝、柴草连接在一起,盖在上顶,围在四周,挖些细土,掺水和泥,把上顶和周围全用粘泥抹严,成为平房的雏形,后来逐步改进,以木做梁柱,用河滩拾来的滑石和事先打好的土坯垒墙,安上门窗,成为家庭安居的平房。说它是漂来的平房,临近一片村庄的居民,纷纷效仿建造。

 迁安北关 

北关村有三个自然村,原冷大公路东侧为谌家庄,冷大路西为油房庄,县北外门取名北关。元末明初湖北一位谌姓军士落户于此世代繁衍至今,故名谌家庄。清朝有兄弟二人开香油房,油坊庄由此得名,两村因位于北门外得名北关村。北关曾有迁安城北门城楼高大,修建花园街时拆除,非常可惜。

 迁安南关 

因地处南门外故称南关。南关旧时曾称魏家花园。

 迁安西关 

曾用过卸甲台和铁匠营两个村名,后因地处西门外故称西关。

 三里营 

据史书记载:明朝年代,李家哥三逃难至此定居,逐渐行成了小村庄。因南至迁安县城十字街三里,故名三里营。

 四体村 

据传说:光绪年间(1886年),王家祖先逃难于此,盖起简易窝棚定居,所以取名王家窝铺,后又有新姓迁至此地,有名蔡家窝铺,李家窝铺,新立庄。解放后这四个窝铺合成四体村,沿用至今。

 苏各庄 

据说:苏各庄历史悠久,早在一千一百年前前,有苏、葛两家逃荒来到此地立庄,故名苏葛庄,谐音为苏各庄。清光绪年间,苏家搬走,葛家也无音信,其他人氏相继来此定居,村西南有葛家坟,东南有苏家坟。村里祖辈有抄纸、赶车、黄台渡口摆船、拉码头久负盛名。

 王家园 

据《迁安地名录》记载,明朝朱元璋带兵扫北时,丢下一王姓军卒在此立村,后又由闫家店乡六股道村搬来一户廉姓人家,发展成村后,因王姓先来,定名为王家园村。

 吴庄 

据历史传说:唐王东征时,老祖爷吴、马、杜三人结为兄弟率家族从山东大榆树逃难到此定居,吴姓年长,取名为吴庄,沿用至今。村里有家家做豆腐的绝活,俗称豆腐村。

 西夹河 

据传说:老祖爷弟兄二人率王氏家族从山东大榆树逃难至此定居,因东、南、西三面环河,取名西夹河村,沿用至今。

 西里铺 

据传:前辈人从山东逃难至此,和西夹河村对应取名叫东夹河村。现在的村址原是看青(护秋)窝铺,由于滦河泛滥冲走了村庄,才迁居这里,故起名李家窝铺,简称西里铺村。村里曾经出了一位贡生李承绪,还有造纸技术人员李显庭,创办的造纸厂是华丰造纸厂前身。

 小李庄 

据碑文记载:清朝乾隆年间,老祖爷李姓由临村大李庄搬迁至此,取名小李庄,并沿用至今。

 小营 

据历史记载:唐王李世民东征时,从山西带来的移民在此定居,起初叫富营,后改名为姜甲营。明燕王扫北后改名为小营,沿用至今。村内有古井、饮马用石槽、捣米用石器各一口,相传为高丽人所用,古井在村里用了上千年。

 小寨 

村南石桥碑文记载:该村在唐王征东时,曾驻有营寨,故名小寨。村外三里河河水清澈见底,皇帝命名此河为铜帮铁底饮马河。村外三里有一座小山坡,就是安新庄遗址,有很多文物。民间有“坡内藏有银子九缸十八锅,不在前坡在后坡”的传说。村内莲花池北有巨型悬古钟,58年被毁。杨十三曾将村内庙堂改为小学。

 新李庄 

据碑文记载:明洪武十七年,老祖李氏兄弟五人率儿孙由山东枣南庄逃荒到凌庄一带,北望有座奇形怪状的黄色小山,兄弟二人定居于山南,取名为黄台山小李庄,后邸、杨、魏姓迁入,更为今名。该村依山傍水,《东周列国志》:“山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令支居”,迁安内八景有黄台照之景,山下有一巨石人称文箕石也称簸箕石,山顶有凌云亭。亭东有栖真寺,亭西有药王庙、龙王庙。七月十五有盂篮胜会,燃放河灯,也称河灯会。村东有西来庵。庵主常年向游人施舍茶水,俗称茶棚庵。现在高高耸立的轩辕阁坐落山顶。

 荫柳庄 

村南有一池塘,周围柳树成荫,故定村名为荫柳庄。现在的锦江饭店和审批中心就是该村旧址。

 张庄 

该村始建于明代,据老人们传说,清朝光绪21年,因滦河水冲塌了此村的房屋,致使一些居民搬迁到吴庄村西,叫小张庄,后建成行政村,取名张庄。该村西胡同头有一块青石,据说是高丽人用来捣粮食的。

 赵庄 

清朝中期。赵姓夫妇从迁西黑汀河村迁徙至此,繁衍生息,取名赵庄村。

 周官营 

据传:此村始建于唐代,周姓始祖,先从山东大榆树一代搬迁而来,因此地扎过军官的营帐,故取名周官营村。据碑文记载,村址原在朱家滩子一带,因洪水泛滥,于清道光二十八年迁于现址。村里有传统评剧团远近闻名,演出过《临江驿》《满汉斗》等优秀剧目,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周洪庄 

据查:燕王扫北时,姓周的和姓洪的两户到此居住。几年后,又由潘庄和省庄迁来两户姓杨的,由于周姓、洪姓居住在先,故以周、洪两姓取村名为周洪庄。该村手工抄纸技术精湛,主要加工一九黑、白纸、大呈文、二呈文、三呈文、三五、白三抄、黑三抄等品种。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 391103-ID1327942019-08-25 10:42:47

    迁安花园街垃圾堆成山没人管

  • 391103-ID1327942019-08-25 10:42:38

    迁安花园街垃圾堆成山没人管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