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神奇“寒地”白蟒山的民间传说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4-12-23 11:31:28

阅读:4529

   本网以赵田先生所著的《古城翰采》为素材,先后发表了两篇民间传说,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不少市民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留言,希望看到更多的关于迁安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民间传说等内容。小编经过搜集资料,终于找到了关于白蟒山遗址的相关内容及其神秘传说。

白蟒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

白蟒山遗址位于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南150米的白蟒山上。198610月,县文物普查小组在青龙河流域文物普查时发现。

遗址的表层覆有棕褐色沙土,底层为山石,文化层厚度1.5米左右。遗址大体呈长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80000平方米。遗址虽已遭破坏,但文化内涵丰富,地表暴露遗物有典型的“之”字形篦纹陶片、交错纹陶片、指甲纹陶片、红顶碗残陶片等。另外还有石斧、砍砸器、磨棒、网坠等石器。

北大考古系研究生张池先生曾来此地进行过现场勘查,并给予充分肯定。从出土的陶器、石器上分析,白蟒山古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与北方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接近,年代在六七千年左右。该遗址是继杨家坡以来第二次在青龙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具有典型的北方文化特色,是研究迁安境内青龙河流域古文化一份不可多得的材料。

关于白蟒山的神秘传说


三伏天在此处乘凉的村民

小编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据201082 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称迁安市夏官营镇耿庄村西南一块尾矿山脚下得地表温度在三伏天内仅为零下4℃的奇怪现象。河北省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的相关专家来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后,仍未能得出肯定结论,这更增加了“寒地”的神秘性。关于白蟒山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


中科院专家实地调查

耿庄村坐落在青龙河畔、白蟒山脚下,从前山清水秀,碧水蓝天。村西南方向的白蟒山上,有一棵不老松,这棵松树据说有百岁,但树高不超六米,直径不超过20公分。山顶南坡有一座龙王庙,里边供奉龙王爷,八百罗汉,四大金刚保地方风调雨顺。

庙宇全是柏木结构,庙宇建到只剩两扇庙门时,不想木料用尽。这时,青龙河忽然发了一场大水,施工人员去看水情,只见从大河上游冲下两扇庙门,施工人员将门捞上后,装到庙门上正好合适。1927年,不知何故,人们将庙拆了,当地人都参加了拆庙,每人分一件东西,现在有的家还保存。当时看庙人将庙里的铜佛宝贝挖坑埋到山坡下,埋了九缸十八锅,还有两尊铜佛。自从龙王庙被拆后,人们便经常在山上见到一条白色蟒蛇,身如缸口粗细的蟒蛇经常围在白蟒山头上,将头探入青龙河中饮水。1969年文革期间,一尊铜佛被人挖了出来,另一尊在2008年被挖出,目前存放在迁安博物馆。铜佛被挖出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白蟒蛇的身影,而每当人们路过白蟒山脚下时,总能感觉到瑟瑟冷风。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