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迁安:解密千年城建历程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4-12-08 15:18:03
阅读:2435
迁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今日拜读了
迁安古为幽州之地,商属孤竹国,西汉改“离枝”为“令支”,辽代置安喜县。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丁亥)定名迁安县,经历了830年直到1996年12月撤县设市为迁安市。这段发展历史在每个迁安市民心中都是一个神秘的传说,在此小编为您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为您展现这近千年的城建历程。
古城旧落 带您游览各个朝代的古城迁安
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记述迁安位置、面积:左环分水、右据尖山,滦河经其南、关塞倚其北,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七十五里。明代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一回诗称:
山有黄台水有濡,周围百里令支居。
燕山卤获今何在,国灭身亡可叹吁!
蚁能知水马识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八句诗描述出春秋时期迁安所处的地理位置。记述齐桓公救燕征令支(迁安),屯兵龙山,截滦河断黄台山演绎出“老马识途”、“寻蚁知泉”等典故。史书记载,商周换代之际出现“礼仪仁德”典范“夷齐让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各期疆域:
明弘治十四年迁安县城图
明万历二十七年迁安县城图
清同治十二年迁安县图
清光绪五年迁安图
民国年间迁安县图
解放前迁安县图
1988年迁安县城区拓展图
迁安老城风景 主街道名称来源
迁安老城城内以瓦房居多,商号门店多在房檐下门斗上悬挂该号匾额。有些商店很重视门面的装饰。北大街“同福祥”,大南街“忠信德”、“义顺兴”特别是南关“谦益堂”、“公立钱局”等十多家商号栈房还修建高高的“洋门脸儿”。乾隆四十六年正值所谓“乾隆盛世”,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知县侨钟吴改题四门城楼匾额,东门叫“丰乐”,西门叫“阜安”,南门叫“惠宁”,北门叫“祺福”。匾额题字寓意,使县城四面八方洋溢着物阜民丰、福禄吉祥气息。1988年迁安城区大幅度拓展,开创第一条环城路。沿用历史上盛世时期城楼匾额题字,定名东为“丰乐大路”西为“阜安大路”南为“惠宁大街”北为“祺福大街”。
老城街景
城楼
县城西街彰善坊
县城东南 团山顶文峰塔
三里河景
迁安悠久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厚重感,在历史的积淀和发展过程中,迁安像一个充满包容之心的母亲一样,包容着整个城市中的每个成员,当广大市民在抱怨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不妨停下来,看看我们钟爱的城市所蕴含的历史吧!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