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造千村行】异地联建让迁安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4-11-19 08:23:36
阅读:919迁安市木厂口镇白龙港村以新民居建设为突破口,按照“集约发展、异地联建”的整体搬迁模式,让广大村民走出山沟、奔向幸福。
走进白龙港小区,一排排整齐划一、新颖别致的住宅楼傲然挺立,宽敞的水泥路干净整洁,一幅新农村建设的和美画卷在燕山脚下尽情舒展。
村民郝瑞:最大的变化就是干净舒适,确实是改善条件了,变化太大了,就是城镇化嘛,感觉挺好!
昔日的白龙港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20户散落在大杏山东麓一条狭长的山沟内。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里决定以“集约发展、异地联建”的整体搬迁模式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但最初却遭到了很多居民的反对。
村民朱瑞国:从那生的,从那长得,50来年,也是恋恋不舍那个地方,地啥的都租给人家了,吃啥、喝啥?
为消除群众顾虑,村里一方面协调占地企业,最大限度保护村民利益,另一方面进村入户,耐心做群众工作。
白龙港村党支部书记蔡青:一户不落的征求意见,同意你就签同意,不同意的你签不同意,咱们摸摸底,说达到80%大多数同意,剩下一部分不同意,咱们再做工作。
仅用一年时间,新社区21栋住宅楼、居委会、卫生所全部交付使用,2012年4月,400多户群众喜迁新居。村民阚子荣选择了120平米的房子,算上装修一共花了20万块钱,而这只花去了他们补偿款的一部分,“这自来水一拧、煤气灶一点,多好啊,方便,干干净净不出屋也不冷,到这手都细腻了,忒好了,哪想着住这宽宽敞敞的楼啊!”
白龙港村还协调村企关系,先后解决安置了500多名青壮劳动力进企业务工;在小区建起了一批商铺,扶持50多户搞起了服务业;同时建设了50亩苗圃,既绿化了环境,又能为集体增收上百万元。2013年,白龙港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蔡青:今后啊,在环境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一些,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露骨文字、低价诱惑......迁安部分车主又“中招”!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