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孩子上了“急功近利”的第一课?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4-10-29 17:19:41
阅读:845
近日,一位名为“爱猪13147”的网友发表帖子称,自己身边人的孩子在市小学上学,因想给孩子换座位遂给老师送去500元,该网友表示,对于此种现象,自己只能“呵呵”。
当还是小学生的孩子就开始被利益影响,学会左右逢源、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该为孩子在如此的年龄就如此会“办事儿”感到满意还是为孩子价值观的扭曲而感到痛心?作为家长和教师,他们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师德的丧失 利益之风吹进校园
换个座位500元,课后辅导作业得送礼,平时多加照顾得给人情……部分老师肆意收受贿赂,将荣誉权、学习权等资源当作摇钱树,以换座位、扫地、回答问题、当个班干部等等为交换条件,收受家长购物券、礼品、金钱等财务的情况数见不鲜;一些教师与校外经济利益挂钩,向辨识能力有限的学生推销商家产品,以此获取利益。如此多渠道的生财之道,却是以一位教师最为珍贵的师德为代价,师德的丧失,使得这些乌七八糟的风气污染着教育,更污染着孩子的心灵。
家长送礼 孩子耳濡目染
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家长愿意付出一切来培养孩子,而其中,也包括给孩子的老师“进贡”。给老师“进贡”,最开始,是一部分富起来的人,进贡给老师,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因为忙生意、工作,不像普通家庭有时间陪孩子,因此,贿赂给老师,希望老师多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老师对有钱人家孩子的态度刺激普通孩子和孩子的家长,一时间,贿赂老师成风。进而演化成要想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就要给老师进供的思想,且这种思想逐渐被家长接受,并付诸行动,如此的不正之风就在孩子家长心安理得接受的情况下演化成为孩子考虑“正常之举”。
家长给教师送礼,甚至带孩子同行,使得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认知。
“利诱”的教育方式 致使学习目标的错误
除教育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以当红动画片中的玩具为嘉奖,越来越迎合性的“利诱”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学习目标错误,学习过程更加功利化。
近日的一个下午,小编到位于迁安市一实小对面的小天才公寓接在此学习的外甥放学,却见本该认真学习的外甥在抄袭他人作业。被问及缘何要抄袭同学作业时,坏事被撞破略显尴尬的外甥小声说“老师说按时完成作业,攒够苹果,可以换玩具。”经走访发现,不仅在私立公寓,在部分小学课堂、学生家长中,这种“利诱”的教育方式也被广泛采用,而这些,却在逐渐扭曲着孩子对于学习目标的认识。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学校和家长需共同努力
孩子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过程,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学校和家长作为孩子的老师,需共同努力。规范教育队伍,一是做好宣传工作;二是设立监督电话,建立全社会监督机制;三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遵守规定;四是加强督导检查;五是加强孩子学子的兴趣引导,培养孩子学习的长久动力。而家长在其过程中,除要改变教育方式外,更要做好对教师的监督工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望教师和家长都能够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市民注意!迁安这条路上惊现"怪鸟"袭人,路过请小心!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