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媒体失衡在人际矛盾中的推动作用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4-09-12 10:09:49

阅读:814

近日,老人因让座问题“扇了年轻小伙四个耳光”之后猝死公交车的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一些媒体中强调的“主动要求让座”、“四个耳光”、“小伙未还手”等字眼使舆论呈现一片倒的倾向,老人呈现“倚老卖老”“为老不尊”的形象。然而,经警方调查显示,老人与小伙发生持续十分钟的争执,其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而非如一些媒体所言“小伙未还手”。

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吸引受众眼球,媒体失衡现象愈发严重。因其媒体传播的社会效应,媒体失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显而易见,在一定程度上,媒体失衡在人际矛盾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此事件而言,一些媒体中,老人作为“蛮不讲理”而年轻小伙作为“弱势”一方的形象出现后,谴责老人“自作自受”、“自杀式袭击”的做法,使公交车中应否给老人让座的争论激化,公交车中老人与年轻一代的矛盾突显。

类似的媒体失衡报道还有湖南湘潭市“8·10”产妇死亡事件,经法律程序鉴定,产妇的死亡原因符合肺羊水栓塞所致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事件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院方与家属沟通不及时问题。而之前有媒体报道,该孕妇裸身死在手术台,而手术室医护人员集体“失踪”的字眼把医院推至舆论风口浪尖,医院的“草菅人命”使医患的矛盾加深。随着如此失衡报道的出现,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在患者出现凶险情况出现后,这样的不信任就更加明显。而“家属不讲道理的胡闹”也成为部分医疗工作者的思维定势。

如此媒体失衡的报道屡屡出现,造成医患关系、老人与青年人关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与群众关系等社会关系的紧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激化矛盾的负面作用。在媒体逐渐成为“公共利器”的时代,监管媒体失衡行为,加强媒体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