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市采取六大举措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原创 · 编辑:王民 刘凤华 李明哲 2014-05-21 08:49:46
阅读:1310明确功能定位,着力把迁安打造成对接京津的“四大基地”
迁安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分析判断,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找准了“四大基地”的角色定位。一是先进制造业转移地。按照河北省提出的把秦唐沧沿海地区作为重点承接北京重化工业转移主战场,加快培育国家级新型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要求,结合迁安工业基础雄厚,上游钢铁原料丰富,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优势,着力对接京津地区先进制造业。二是京津高端服务业转移疏解的承载地。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城市特色、良好的生态环境,瞄准京津两市巨大市场,吸引北京的教育培训、医疗养生、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向迁安转移和疏解。三是吸引京津人群消费的集聚地。紧盯京津两大城市人口数量多、消费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和不断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吸引京津人群来迁安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地。加强与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促进技术落地,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迁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找准主攻方向,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率先突破
一是依托重化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有中生新”上实现突破。依托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包装建材、生物医药等传统产业优势,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使“老树”长出“新枝”。钢铁产业,加强与首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钢设备公司等单位的联系,谋划实施一批延伸产业链条项目,重点推进鑫达130万吨螺纹线材轧钢、松汀60万吨盘螺带钢、荣信150万吨精品带钢等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按照以市场换产业的思路,积极推进北京世纪源博环保产业园、冀中能源环保设备项目及北商泵阀产业园建设,重点抓好投资30亿元的徐工施维英制造基地、投资5亿元的上海美本电动车制造等项目,力促投资10亿元的首矿重工尽快达产达效。煤化工,以打造煤气深度开发利用、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三大煤化工产业链条为重点,积极承接京津重点化工企业落户迁安,重点抓好投资12.3亿元的中海油LNG等项目建设。包转建材,加强与中建材等企业联系,积极推进北新集团集成房屋项目建设。生物医药,发挥医药产业园集聚效应和英诺特生物制药示范效应,吸附更多京津医药企业来迁投资。二是依托城市特色优势,在“无中生有”上实现突破。以六大区域性功能中心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消费购物等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产业。依托滦河文化旅游产业区和生态绿道,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他们的资金、管理等优势解决现有景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集聚效应不明显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景区景点档次和水平,使京津游客“住得下、玩得好”。教育培训产业。紧盯部分北京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外移的机遇,不断加强沟通联系,创新工作举措,争取更多教育培训机构落户迁安。重点抓好北大学园迁安教育园项目,做强迁安教育培训中心的品牌。养生养老产业。医疗养生方面,加强与协和、301、同仁等知名医院联系,通过建立分院,合作建设合同医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邀请专家坐诊,开设特色科室、特色医院、康复中心等形式,大力发展医疗养生产业。中高端养老方面,加快滦河生态休闲区建设,积极谋划引进一批养老产业项目,把迁安建设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养老基地。科技研发产业。研究制定扶持奖励政策,积极吸引更多的人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落户迁安,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对接北京文化创意企业,发挥投资65亿元的中国国际动漫体验岛等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文化创业产业发展步伐。总部经济。抓住部分企业总部搬离北京的契机,制定出台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实施意见,力争引进和培育更多的总部。
做优承接平台,着力提高京津产业转移承载能力。
迁安市将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和对接的着力点,不断完善规划,在丰富功能、提高档次、高效利用上下真功夫,从过去的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等硬件设施为主,重点向信息通、市场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等软件设施为主转变,打造高标准承接平台。一是西部工业区抓提档。抓住西部工业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40个重点对接京津发展的园区和唐山市级重点抓好的五大板块的机遇,进一步提高建设档次,着力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二是东部工业区抓特色。突出医药产业集群特色,推进北京英诺特生物制药、葵花药业等项目建设;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系,引进转化一批科研成果;积极对接京津地区行业协会、企业总部,承接产业转移和企业搬迁,建设高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三是滦河文化产业园区抓升级。加快滦河文化产业园区机构组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立高效运营模式,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围绕发展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养生养老等高端服务业,加强园区谋划包装、宣传推介,组织开展专项推介招商活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加快推进桥梁、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龙湾游艇俱乐部、国际动漫岛等项目进度。四是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抓壮大。在服务好浙江物产迁安物流基地等已有项目基础上,重点抓好投资10亿元的神华煤产品物流园、天津物产等在建项目建设。
强化招商引资,全力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对接文章。
迁安市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求引来更多的京津产业和项目来迁落户。一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聘请知名、专业机构对迁安的城市宣传进行策划营销,在京津地区的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提高迁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省旅游局对接,争取迁安纳入省旅游形象宣传片。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组织百家上市企业进迁安、滦河文化产业园专项推介招商、经贸洽谈会等活动,扩大迁安的影响力。在市内,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集中宣传对接京津的重大意义、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典型经验和丰硕成果,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二是落实招商对接责任。明确14个产业小组为责任主体,深入研究迁安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和承载条件,紧盯北京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摸清京津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转移项目底数,了解京津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外迁动向,拉出外迁企业、单位和项目清单,确定对接方向,谋划包装项目,确保每个产业小组年内引进实施一批转移项目。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明确旅游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广新局和商务局等单位分别负责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养生养老、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产业对接,逐行业摸清京津地区领军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转移思路,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点对点敲门招商等精准招商活动,提高项目对接成效。依托京津地区迁安籍政界、工商界、教育界、文化界和对迁安有深厚感情的各界人士,通过组织活动,搭建桥梁等方式加强与北京企业、重点部门、科研院所的高层对接;充分利用神华集团、北京英诺特生物制药、天津物产、天津轧一等京津驻迁企业关系网络和人脉资源,与更多的京津企业取得联系。深化首钢情谊,进一步深化合作,力争更多首钢项目和关联企业转移到迁安。三是加强招商对接力量。进一步抽调骨干、专业力量,充实驻点机构。探索分批轮换形式,让各园区、镇乡及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脱产长期进驻北京,对有意向的企业,组成专门的对接班子,常抓不懈,高效对接。
加强环境建设,着力优化对接京津的承载环境。
迁安将进一步放大做强迁安的环境优势,为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留足空间。一是以宜居宜业为目标,提升城市层级。确定“1-3-38-48”四级城镇发展体系(1个中心城区、3个城镇组团、38个新型社区、48个特色保留村)。同时,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做好“山、水、绿、文”四篇文章,进一步擦亮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两张国家级名片,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内涵。二是以四项整治为重点,改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按照既定方案,对各项治理任务严格标准、逐一调度,确保限期治理到位, 6月底前所有在线监测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41个省级重点村厕所改建、道路修缮等15件实事工程。5月份组织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现场观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确定的26个治理项目,结合工矿废弃地复垦置换工作,坚持政策引导,严明奖惩,确保完成地貌修复和生态修复1500亩以上。造林绿化工作,加快完成京秦高速、地方高速、平青大等重点路段、区域的补植任务。加强督导,明确责任,注重管护,确保栽一片、成一片。三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优化发展环境。抓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坚决整治吃拿卡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构建保障体系,确保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事项,确保工作之间有序衔接、部门之间协同互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工作调度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镇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书记镇长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积极探索干部交流挂职等机制,加强与中关村产业园等地区的高层联系,加深感情,促进对接。严格督导考核。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纳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内容,明确每个镇乡、每个园区对接任务,对接要求。进一步完善督导机制,对对接京津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定期调度,做到每月一督导,每季度一检查,每半年一总结,用项目来衡量对接京津的成效,来评价各单位的工作业绩。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