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父子义工情暖乡邻

原创 · 编辑:李瑛 2014-01-14 08:55:43

阅读:1015
        严冬时节,天寒地冻,但走进迁安市闫家店乡李姑店村的李文华的小院里,却充满了欢歌笑语和火热激情,“来,咱大家伙把这段再齐唱一下!‘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63岁的李文华正豪情满怀地指挥着满屋子的人排练春节红歌合唱,一旁38岁的李晓壹正忙里忙外地搬着音乐器材,“这对父子可是我们村里的‘忙人’和‘好人’,这爷俩让我们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了!”李姑店村村主任李秀堂感慨地告诉记者。  <br />   以“义”为名、以“爱”为带,李晓壹组织成立义工联盟<br />   今年38岁的李晓壹是迁安一家养生会馆的按摩师,2011年,他从电视上看到北京、上海一些大城市关于义工活动的报道,他深受感动和启发,萌发了团结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一起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做义工活动的想法,这一想法正好与一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好友刘红君不谋而合,2011年11月两人在迁安吧上发了成立以 “联结你我的温暖,奉献爱的力量”为口号的迁安义工联盟的号召,帖子一发出,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响应,很快一群由迁安“70、80、90后”的社会爱心青年自发组成的600多人的“大家庭”——迁安义工联盟成立了,他们中有党员、有老板、有工人,有医生,农民,大学生,甚至还有十来岁的小学生。<br />   义工联盟成立了,得付诸于行动。李晓壹马上紧锣密鼓安排义工活动,成立后的第三天,李晓壹在迁安贴吧、论坛上发布了“迁安义工11•20走进杨店子福利院”活动的贴文,号召成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参加义工活动,“当时我真是有些担心,怕没几个人响应,活动那天冷场”,李晓壹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义工活动的情形,让他没有想到的是,11月20日在人民广场集合时,一下子来了40多人参加义工活动。在福利院里,40多名素不相识的义工在我们的组织下,为老人们带来了健康知识讲座,并根据老人的不同病情进行了针灸、拔罐等治疗。大伙儿边和老人们拉家常,讲笑话,边为他们理发、剪指甲,各尽其能,为老人们提供着力所能及的服务。整个光荣院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原本孤独寂寞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br />   第一次义工活动的成功组织,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的踊跃参与,更坚定了李晓壹把迁安义工活动开展下去的信念。这之后,每逢节日、假日,他都从没闲着,利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相继组织了“冬日暖阳•关爱老人”、走进迁安孤儿院、光荣院之行等系列义工活动30余场。2012年2月19日,当李晓壹得知爪村的宋硕和彭店子的梁芸瑞两个孩子身患重病,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治疗时,立刻组织了“义工献爱心•慰问重病贫困儿童”活动,当20多名义工将3850元捐款和米面等日用品送到两个素不相识的重病孩子手中,让在场的村里人都感动得留下了泪水。<br />   以“义”为名,以“爱心”为纽带,迁安义工联盟利用工作、学习的业余时间,走进福利院,慰问敬老院,自筹资金帮扶病重的贫困儿童,李晓壹等人先后组织了活动40余次累计时间800多小时,参与人数达790人次,服务1250位老人,成员已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QQ群3个,李晓壹本人于被评为2011年迁安十大慈善先进个人、义工联盟于2012年季评学雷锋十佳、2013年唐山十大先进志愿者组织。“有时间做义工、节假日献爱心”已经成为迁安人的一种新的献爱心形式,迁安义工联盟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迁安版的“活雷锋”。<br />   父子互相支持成为“志愿者父子兵”,传为美谈<br />   “活雷锋”版的迁安义工联盟在迁安吧上得到了众多吧友的认可和称赞,而在李晓壹的老家——闫家店乡李姑店村这一带,李文华、李晓壹父子互相支持,利用空闲时节自费组织农民草根乐队义务演出愉悦乡邻,成为“志愿者父子兵”,也被传为了美谈。<br />   李晓壹的父亲李文华,今年63岁,是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后帮着老伴照料家务、种地,生活挺是悠闲的,“儿子成为了义工,我就特支持,后来我想我干拿着国家的退休金,为什么不也发挥余热,为大家伙点事儿呢”,李文华的想法一说出,立刻得到了儿子的大力支持,可点干什么呢?“咱村里离城里远,比较偏僻,农闲时节村里人都说没意思,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爸你可以把咱村里会点文艺的人组织起来建个农民草根乐队啊,这样一来可以让咱老百姓乐呵乐呵,而来还可以通过文艺队来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呢!”李晓壹向父亲建议。“还是年轻人脑子活,这主意好!”说干就干,在儿子的支持和鼓励下,2012年春天,李文华着手组建了老年俱乐部, 2012年7月1日成功举办了“庆七一”演唱会,接着又组织了“庆八一”、“庆十一”、“李丽华、赵翠琴专场演唱会”。2012年冬天,李文华在老年俱乐部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个精干的对外演出小分队,到市福利院、光荣院、民营养老院、农村、部队、钢城之夜,进行公益演出,到目前为止,共演出了61场。<br />   在农村组建俱乐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是属猪的,会一直往前拱,慢慢拱、使劲拱!”,记者问起李文华组建俱乐部遇到什么困难时,李文华风趣地说了这句话。组建之初,李文华骑着自行车,拿着纸笔全村搜集人才,征集节目,不论白天黑夜,风里雨里,从没停止经过反复做工作,10天的功夫,没有白费,征集到了十几个节目,三十来个人,老年俱乐部已成雏形。为尽快出结果,李文华又把十几首红歌,利用晚上自己先练歌,不识谱就向能人请教,为了方便练习,他把三十个家庭妇女,按居住的远近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组长负责组织,每天上午他到村西的一小组辅导,下午到村中的二小组辅导,晚上到村东头的三小组辅导。经过一个月的辛苦奋战,俱乐部成员终于练成了二十几个节目,“‘庆七一’首场演出那天,我别提多激动了,当我把自编的‘把最美的鲜花献给妈妈’唱完时,我真是热泪盈眶,闫中的音乐老师王鸣凤在演唱会上说‘我李文华叔叔唱的歌是我这一生听到的最美的歌,因为他是用心写成的,用心唱的,唱出了他对党的热爱,对党的真诚和朴实。”回忆起当时成立俱乐部的苦与乐,李文华仍是激动不已。<br />   “百善孝为先”,父子共同宣扬孝德文化受称赞<br />   “看咱老年俱乐部的节目,不仅开心,还特别受教育,尤其是倡导孝道,咱村里的年轻人对父母都越来越好了!”去李姑店村采访,不止一个村民这样告诉记者。“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应该是老年人,因为人的一生中最不好渡过的就是人老了这一段,现在的老人都太孤独了,太缺乏孩子的孝心了,百善孝为先,应该多倡导孝德文化”,无论是在做义工,还是在为村民、敬老院义务演出时,李文华和李晓壹父子都有相同的感触。倡导、宣扬孝德文化,又成了父子二人的志愿目标。于是父子二人又开始共同研究中国传统的孝德文化,去敬老院做义工时,这边李晓壹边带领着成员们为老人们义务服务,还边开设了孝德文化讲堂,而那边的李文华,表演的节目除了宣传、展示好政策、新气象外,还把“人影戏”等更多的孝道节目送给了老人和义工们,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演出结束时,有的老人拉住李文华父子的手说:“你们演的好、做得好,有了你们,我们活得都有劲。”<br />   “李大爷,快过来,这大合唱等你指挥呢!”采访还没结束,这边有人来催李文华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奉献的快乐,温暖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会通过志愿活动一直把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爱‘的大家庭来!“谈起以后的打算,李晓壹坚定地告诉记者。(李瑛)<br />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