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50年为瘫痪儿子撑起一片天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12-18 09:47:17

阅读:647
    <strong>推荐理由:</strong><br />     她很普通,她是亿万农民中的一个,和每个人一样过着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但她却不平凡,她诠释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词:母爱,用50年为瘫痪儿子撑起了一片天。一万八千多个日夜里,耿玉珍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生活,她说只要还能动就要一直照顾下去。老人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在离世前,让她挂在心头的仍是瘫痪在床的儿子。母爱如山,坚韧宽厚;母爱如水,温柔绵长,85岁的耿玉珍老人一生倾尽所能铸就了人间大爱。<br />    <strong> 事迹回放:</strong><br />     丈夫早逝,二儿子和女儿又相继病死,失去亲人的伤痛让迁安市夏官营耿庄的耿玉珍老人更加珍惜和大儿子刘贵来在一起的时光。<br />     14岁那年,刘贵来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那时耿玉珍家里十分贫困,因为看病更是穷上加穷,看了几个地方都说治不好,后来也就放弃治疗了。刘贵来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坐着,后来就只能躺着,这一躺就是50年。<br />     “为了给我看病,我母亲没少找医生。但是家里实在困难,母亲急得每天都偷偷落泪。”说起母亲,刘贵来流下心疼的泪水,“当时家里还是分粮食,每人就几两。我母亲每次都掰着算,留下差不多够吃的,剩下的就拿去卖钱给我看病。”<br />     为了给儿子看病,瘦小的耿玉珍挖过野菜补贴家用,80岁时她还在田地里干活养家。知道儿子喜欢看书,耿玉珍也把书籍当作珍宝,虽然她根本不识字,但每一本书都被老人平整地放在箱子里,以便儿子阅读。记者第一次与老人见面时,老人的精气神儿还很好,她总是说,“能帮儿子拿拿书、递递笔也高兴。” 耿玉珍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身体,最怕的就是生病不能照顾儿子。老人常说,为了照顾儿子,她也得硬朗朗的。耿玉珍用50年的时间,将一个少年伺候成了一位老人。64岁的儿子刘贵来被老人照顾得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刘贵来也说,没有母亲,自己绝活不到今天。<br />     人物回访:<br />     12月2日,85岁的耿玉珍老人带着对儿子的不舍和疲累的身体阖然长逝,留给瘫痪在床的儿子无尽的怀念和痛楚。如今的刘贵来提起母亲便泣不成声,而母亲留给刘贵来唯一的念想便是抬眼就能望见的一张母亲和自己的合影,那是迁安的志愿者不久前为他和母亲拍摄的。<br />     “去年母亲就有些不舒服,隔三差五就要输液,当时还以为是上了岁数,家人都没太注意。”刘贵来说起母亲声音显得十分低沉,今年6月20日,老人病情开始严重,“母亲不爱动了,家人带着她到县里和市里检查身体,结果发现是肝上有异物,应该是癌症。医生说母亲最多只能活3个月,连院都没住就让回家了。”<br />     母亲的病重让刘贵来有些措手不及,“母亲身体一直很硬朗,可突然被查出重病,这让我一时很难接受。”刘贵来告诉记者,他托人找医生和偏方,希望能让母亲在世上多留些时日。<br />     “为了能治好病,再苦的药母亲都能喝下去,我知道她这样珍惜生命也是为了我。”想起病重的母亲,刘贵来哽咽着说,自己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根本不相信她在不久以后会离开自己,就是到现在也总觉得母亲并没有离开他。“12月2日,母亲的身体已经打不进去点滴,晚上呕了一口水就再也没有醒过来。”而那时,距离母亲85周岁的生日仅有4天,这之前,刘贵来每天都在为母亲祈祷,希望老人能熬到生日,自己最后和母亲吃一次长寿面,“我还在想着,如果熬过去,或许就会出现奇迹。”终究,奇迹没有出现,老人最终离开了。<br />     即使弥留之际,耿玉珍老人还总是惦记着儿子的未来,“我走后没人伺候你了,你要自己想办法。咱们没条件找人伺候你,希望你能去养老院,这样还能照顾你周全。”这是耿玉珍和儿子说的最多的话。<br />     想起母亲,刘贵来心里满是感激和愧疚。“家里为了给我看病,早就没了积蓄,现在只能靠低保和三弟打工生活。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好的,生活一直很艰苦。每次煎鸡蛋,母亲都说不爱吃,更不要说吃肉了。哪是不爱吃,其实就是想让我多吃点好的。”刘贵来说,母亲生性善良,为人正直,忠厚勤劳,不仅生了自己,而且还伺候了自己50年,却没享到一天福,“母亲年轻时,白天要去地里干活,晚上要纺线给我们做衣服,一针一线缝得手生疼,现在想起来很是难过。”<br />     如今,刘贵来全身瘫痪只能躺在三弟家里。“我这身子特别栓人,可家人还要生活。忙过这几天,三弟又出远门找活儿去了。每天都是弟媳妇给我送饭,到了晚上我会打电话给侄子让他们帮我照顾一下自己。为了母亲,我也要好好活着。”<br />     母亲走后,刘贵来不太想去养老院。“现在我还有些低保,如果去了疗养院我连电话费都付不起。我特别担心自己去了养老院会和社会脱节,而且也会感到特别寂寞,没人能说说话。”刘贵来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生活得还算可以,每天他都会利用大把时间看书,“最近,我正在研究炎黄发展史,我还和炎黄研究委员会联系上一起研究,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 “在我母亲生病期间,有很多人都在关心着我们一家。迁安市妇联给了1万元帮助母亲看病。还有很多没有留下姓名和地址的好心人过来留下三五百元,还有一些人送来米面。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但心里都记着呢,觉得特别感动。”刘贵来说,希望操劳一生的母亲能在天堂歇息歇息,她最惦记的儿子如今依然拥有着爱,希望母亲不要惦挂自己,同时他希望通过报社对关心帮助过他们的人说声谢谢。<br />    <strong> 报道影响:</strong><br />     2月22日,本报以《“能动一天就要照顾他一天”》为题报道了耿玉珍老人50年照顾瘫痪儿子的事迹。报道一出,感动了众多读者,不仅有人表示以后会更加善待父母,而且还有人专门到家中看望老人,给老人和儿子带去米面和慰问金。耿玉珍诠释了母爱的力量,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也因此被评为唐山市第七届“十佳母亲”。<br /> <div style="white-space:nowrap;"> <br /> </div>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