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家公益性私家书院——春瑞书院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9-03 08:29:54
阅读:1293
<p>
<strong>迁安信息港消息</strong>(<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贾宝芳 王烁辉)</span>在风景秀丽的迁安黄台湖公园之畔,有一座二层楼结构的改良式四合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了进去,穿行在藏珍阁、古籍厅、展书堂、敬书屋等11个展厅和国学馆中。人们徜徉在近2万册图书、千余幅字画中,神情从最初的好奇逐步变成震憾,再到敬佩。这里,就是徐春瑞先生出资兴建的我省首家公益性私家书院——春瑞书院。
</p>
<p>
<p>
服务社会 敢于担当
</p>
<!--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p>
与传统藏书楼的“藏”字不同,“书院”更为注重的是文化的传播、交流。因而自唐宋年间“书院”在中国兴起之后,这种集教书、藏书、治学为一体的场所,就成为文人学者心目中弘扬文化、传承知识的圣地。
</p>
<p>
近些年,私人藏书家越来越多,私人图书馆、藏书楼也盖了不少,但成立“书院”的却不多。至于像徐春瑞这样将自家全部藏书,包括大量珍本、孤本、善本展示出来,无条件服务社会的,更是少之又少。不仅如此,他还设立“国学馆”免费向公众讲授国学知识、传统文化,再现古代书院教书育人功能;同时提供场所,为文人学者们雅聚、进行学术交流开启方便之门。
</p>
<p>
春瑞书院对外开放以后,不仅迁安、唐山的很多市民来参观、听课,还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一位来自北京的教授参观书院并听了徐春瑞讲的国学课后,再三发出感叹,对迁安有了新的认识。
</p>
<p>
“能做这件事,首先得有家传,还得有文化意识,最重要的是得有担当,这三者缺一不可,徐春瑞做到了。”我市知名评论家杨立元教授认为,春瑞书院的成立“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p>
<p>
书香之家 三代藏书
</p>
<p>
书院主人徐春瑞已近古稀之年,历任教师、校长、乡镇党委书记、厂矿领导直至迁安市副市长等职。他生于书香之家,在父辈的熏陶下,对中华传统文化涉猎很广,诗词曲赋皆通,古文名篇熟记,还写得一笔好字,做得一手好文,所以二十几岁时就有“迁安才子”之称。
</p>
<p>
读书、藏书、写书,徐春瑞这大半生可以说从没离开过书。在书院里,徐春瑞深情地拿起一本发黄的旧书,这是他择取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好文章装订而成的自制书。虽因年代久远,纸页早已泛黄,但却并不见破损,页边还标注着细细密密的小字。徐春瑞说:“这本书在我枕边放了半辈子,天天拿出来看。”也正是由于如此的勤奋读书,多少名篇佳作,他至今张口就背,没有磕绊。
</p>
<p>
一套清代宝恕堂版的《论语集注》引得孔子故乡三次来人探寻;司马温、韩昌黎、黄山谷、吕东莱等7人的尺牍弥足珍贵;还有光绪年间的《全图增评金玉缘》(《红楼梦》的另一个名字)、状元阁印的《书经》《左传》等等,这些珍品都是徐春瑞一家三代人,经过近百年不懈努力收藏而来的。回忆起特殊年代曾用家里的小木箱把书藏在炕洞里,地震后从废墟中把淋了雨的书一本本挖出来晒,这些坎坷、辛酸的故事,如今在徐春瑞口中缓缓道来,却透露出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满足。“……名利高山轻索取,仁义滩头重口碑。书院迎来新境界,荣辱辛酸说与谁。”一首《古风》道出徐春瑞在书院落成之际的复杂心情,如今就挂在书房门口,令他不时回味。
</p>
<p>
迁安才子 情系家乡
</p>
<p>
走进春瑞书院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式建筑,看着门上悬挂的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的牌匾,还有“群放堂”中一幅幅当代名家赠送的书画作品,使人可以想见主人在文人圈里的好人缘。
</p>
<p>
大气简洁的建筑,构思精巧的布局,可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渗透着徐春瑞的文化理念,展品的摆放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大量古籍善本、特定历史时期图书、迁安文史资料、剪报集锦、书法字画等按主题、年代陈列。哪怕是书架上的一个小摆件,也在显示着书院主人志趣的高雅、品味的不俗。
</p>
<p>
生在迁安,长在迁安的徐春瑞对家乡充满了感情,看遍整间书院,你会发现几乎每个角落都找得到能展示迁安地域文化的东西:正厅墙上竹木刻制的《迁安赋》;古籍厅那扇绘印着迁安市地图的玻璃门;摆满整个书架的迁安地方史志、迁安籍作者的作品与相关书籍;还有随处可见的迁安本土书画家的作品……这些细节上充分显示出一个文人对自己家乡的爱。
</p>
<p>
书院落成后,徐春瑞对修定县志的工作更为上心,提上日程的还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文化沟通,徐春瑞想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为家乡做些实事。
</p>
<p>
传播文化 弘扬廉政
</p>
<p>
徐春瑞不想将这个书院仅仅做为藏书之处,他更希望这所书院能承担弘扬国学、教书育人的功能。书院正式落成以来的100多天时间里,徐春瑞已经讲了十几次国学课,有5000多人次来这里听过课。每堂课徐春瑞都是精心准备,根据受众人群选择讲课的内容。比如他为卫生系统工作人员讲解传统医学典籍;为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讲廉政;为学生讲孝道、励志,有的家长甚至带着孩子来听过好几次课,因为孩子听课后更爱读书了……
</p>
<p>
徐春瑞认为,廉政乃为官之本,所以这次规划书院,他专门布置了一间“清风厅”,厅内陈设了大量宣传廉政守法、为官做人准则的书画作品、图书等,并邀请农民画家王国栋为自己做的八首以“包公拒贿”为主题的廉政诗配图,装裱于墙上,借这方传承文化之地,将廉政之风吹进人们心中。
</p>
<p>
“建书院的想法我很早就有了,但光有东西不行,还得有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后,我更有信心了,向迁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徐春瑞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候。由于有了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的迁安市领导的支持,春瑞书院在筹建过程中一路绿灯,仅半年多的时间即正式落成。而徐春瑞和他的书院亦不负众望,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已成为迁安市的又一个文化亮点。
</p>
<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src="/Upload/News/2013-9-3/2013938336C9KFG.jpg" alt="" />
</p>
<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src="/Upload/News/2013-9-3/20139383365DC94.jpg" alt="" />
</p>
</p>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