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矿老板”开发荒山建农业观光乐园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9-02 09:33:03
阅读:1568
<p>
<strong>迁安信息港消息</strong><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田艳林张红蕊)</span>榆山,迁安木厂口镇最西南部一个小村,全市19个老区村之一。全村152户,407口人。有耕地550亩,山场面积2800多亩。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畅等原因,这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p>
<p>
曾宝文,46岁,早年从事矿业开发,现任奇太荣华农业观光乐园董事长。
</p>
<p>
一个偶然的机会,曾宝文走进了榆山,足迹留在了光秃秃的山岭上。正是这次光顾,沉睡多年的大山迎来了远方的客人,贫困的老区村看到了曙光。2011年至今,2年成了历史,这里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缘自大山的启示让越来越多的人遐想。未来10年,大山注定要再换新颜。
</p>
<p>
让我们走进榆山,走近曾宝文。
</p>
<p>
迁安西部森林生态绿道木厂口镇与太平庄乡交界处,一块广告牌赫然矗立在路边。向西眺望,绿藤上又一“金瓜”尽收眼底,这就是迁安市奇太荣华农业观光乐园。
</p>
<p>
说是观光乐园,其实还只是个雏形。路正在修,上山需换乘“越野”,山路崎岖难行;路旁的葡萄苗刚刚起身,削山砌坝造出的梯田上全部种的是花生、油葵、香米;井还没有打,所需用水需从山下深井抽水引上山;电也没有通。至于果园采摘、休闲养生等很多工程还只是美好蓝图。尽管如此,开发者的目光和毅力、镇里的引导和支持以及榆山村的全力配合,仍让驻足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她的旺盛生命力,产生的影响远不止她经济效益本身!
</p>
<p style="text-align:center;">
<img src="/Upload/News/2013-9-2/20139294143TAUZB.jpg" alt="" />
</p>
<p>
<strong>开发者怎么想?</strong>
</p>
<p>
<strong> 迁安市奇太荣华农业观光乐园董事长曾宝文:</strong>
</p>
<p>
2011年6月,我和表弟梁桂军闲着聊天,想包个山,种点粮食、种点菜留着我们几家吃,不到市场买,省着有农药不放心。再有就是我们开矿的时候,祸害了不少地,有机会要回报社会。因为他家是水泉的,所以我们就相中了水泉邻村榆山那片山。我办事向来干脆利索,商量了几次就定了下来,500亩“裸岩”,40年合同,16万元。
(下转第三版)
</p>
<p>
几天过后,我就把钩机开上了山。本打算干几个月,花个三四百万元,事儿就妥了。干起来后,方方面面的事儿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开发难度比预想的要大得多。山都是石头,原来矿山的钩机不够用,只好又租了一个。山上没有一点儿土,我们削山砌坝后,从蔡园运来矿砂,再从井家峪买来黄土垫20公分。然后从我们马兰庄羊场拉来羊粪,再铺10公分,忒费工啊!二是规划起点高。起初的想法太简单,经过镇郭书记的点拨,我们才知道这件事不是小事,不能这么盲干。所以,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湖南请来了专家,对山场开发进行了整体设计;从咱们市农牧局请来专业人员,对农业观光乐园的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这就好了,我们干着心里就有谱了。三就是建设的周期长。按着规划,观光园分两期。第一期从前年到2016年,主要搞削山造地、绿化美化,建设接待中心,带动景区人气。第二期是2017年至2022年,以采摘园、康乐养生项目为主,提升社会效益。这里就涉及到很多问题。现在市场都不景气,矿、羊场都不挣钱,现在已经投入了1000来万元,远远超过了我当初的预算。不管怎么说,既然选定了开山,我们会一直搞下去,把蓝图变成现实。从钩机上山到现在,两年多了,我们一天都没耽误过,多时百十来号人,少时也有三四十号。现在我们已完成了500亩梯田的改建,异地拉运土地10万立方米,播种油葵、小香米特色作物450亩,修路1000米,上电手续已办完。计划到年底,打300米深井一眼,铺设上山水管1000米,修建主路、小路6000米,完成上电工程。这个项目来钱慢点,就相当于我们回报社会了。
</p>
<p>
<strong>镇政府怎么帮?</strong>
</p>
<p>
<strong> 木厂口镇党委书记郭桂军:</strong>
</p>
<p>
这个项目落户榆山,当初镇里并不知道。知道之后,我们和曾宝文董事长进行了多次交谈,并安排了一名副镇长全程负责这个项目的服务。说句心里话,我们非常看好这个项目。首先这是一个个体业主二次创业的典型,尤其是把目光锁定在现代休闲农业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经济转型发展要求,更与现在我市构建的“3+5+6”产业格局合拍。其次是开山造地意义重大。用地紧张,人所共知。尤其在国家强调占补平衡的环境下,开山造地的意义尤为重大。再次就是导向作用。迁安这么多铁矿主,积累了很多的财富,如何转型发展?有的目标还不够明确。能有更多的矿主把目光投向荒山,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引导。迁安市政府早就提出公共财政向基层倾斜,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对农业项目补助奖励,用于鼓励发展现代示范高效农业。我们镇里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会不断加大力度,配套市里的奖补政策,为项目发展创造好的平台和环境。同时,我们又用迁安各地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引导业主坚定信心,把项目做大做优。在我们的有效引导下,业主改变了当初只是种点无公害蔬菜的想法,把目光放得更远了。二是在不增加太大成本的前提下,我们把西部绿道榆山段的山路向西挪了几十米。这样,为“绿藤”结“金瓜”创造了先天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改,后来的矿砂、羊粪就很难运上山。三是帮助业主按规律、依规划办事。业主当初的想法非常简单。我们强调,从开始就要把好规划关。科学的规划,既要有超前性,更要有可操作性。不管是眼下的削山造地、砌石筑坝,还是将来的种植、养殖,都要接受科学规划的指导。于是我们帮助他们请到了湖南省现代休闲农业研究院,对山场开发进行了科学规划。按照这个规划,业主计划投资3300万元,对所承包的500亩荒山进行综合开发,着力打造农业观光和农业体验两块知名品牌,建设迁安市荒山综合开发的典范、迁安市最具吸引力的户外露营地、迁安市最具魅力的农业示范基地。现在看,5年内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将展现在人们面前。眼下,我们一方面与市国土资源局联系,按国家相关政策申报造地奖补资金。另一方面,积极与市农牧局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p>
<p>
<strong>众村民怎么看?</strong>
</p>
<p>
<strong> 榆山村支书沈成印:</strong>
</p>
<p>
这片山,光秃秃的,一颗树也没有。曾董事长和我们一说,我们眼前一亮,村民的心里热了起来。两年多,我们村民得到了实惠。上山干活的每月二三千元,平均每天三四十人。更长远收益在于40年合同到期后,我们村落个“金疙瘩”。这样好的事,我们肯定要全力支持。个别村民不理解,说给多少钱也不让修路。对此,我们村干部就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把上山路修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将这样,全力支持,不设阻碍、不添乱,为项目建设开一路绿灯。
</p>
<p>
<strong>明智之举</strong>
</p>
<p>
置身开山现场,机声隆隆,工人们搬土运石的场面随处可见。靠愚公精神,削山垒砌而成的层层梯田环绕在山间,绿油油的花生、已经开花的油葵以及长远诱人的规划无不彰显奇太荣华农业观光乐园的生机与活力。
</p>
<p>
二次创业,敬佩。沐浴转型春风,迁安大地二次创业浪潮涌起,特别是靠铁矿业起家的业主们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或延伸钢铁产业链条,或转型进军新领域,各显神通。曾宝文正是这样,果敢、审慎,勇立二次创业潮头,充分彰显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值得敬佩!
</p>
<p>
瞄准休闲农业,明智。迁安、迁西、遵化等地在依铁而起、因钢而兴的同时,生态植被、生存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面对千疮百孔的大山,面对日益下降的空气质量,更多的像曾宝文一样的企业家们在深刻反思后,开启了自己的转型之路。仅迁安“矿老板”投资现代农业的就超过20人,投资额逾6亿元。兴建高效果品、蔬菜、花卉等设施农业2600多亩,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这些农业项目每年可吸纳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更多铁矿资本向休闲农业、旅游领域的不断流动,新增资本迅速形成的巨大能量,正在助推当地现代休闲农业快速发展。
</p>
<p>
削山造地,可学。在国家日益强调占补平衡的今天,曾宝文开发新造的500亩土地的意义远不止土地生产的花生、油葵经济效益本身。有了新增土地,我们才有可能为更多的转型项目争取到更多的占地指标,才能使更多的土地指标落地。据了解,仅迁安市裸岩荒山就达2万余亩。假如每个镇乡一年新造地50亩,全市一年就可新增土地近1000亩。曾宝文的做法可复制,值得各地借鉴效仿。
</p>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