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舞彩虹———大五里乡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0 22:47:07
阅读:9536迁安信息港消息:大五里乡的干部职工身上都有一股劲儿,瞄准的目标、看准的事儿,就不撒手、不遗余力、死盯到底。大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共识、一种责任,得为大五里乡的发展做点啥,得抢着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儿。
———大五里乡干部职工如是说
盛夏的大五里乡满目葱郁,一派生机。记者倘佯在大五里乡的机关村企中,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扑面而来,似乎酷暑已悄然离去,每一个人的眉间眼角都流露出一种幸福、和美、高兴的情感,处处都是一幅干事、创业、和谐的优美画卷。在绿树红花掩映下的新农村,整洁漂亮的屋舍,依势而建,青山环抱,古树葱茏,溪水环绕,似世外桃源;山叶口、塔寺峪、龙佑湾等景区密林幽谷、奇石怪山、清泉潺潺、景色怡人,游客络绎不绝。超千万元、超亿元的全自动消失模真空负压铸造项目、TRT转炉煤气发电项目、挂云山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等20余个一二三产业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或正在建设之中,无不彰显着大五里乡强势的发展后劲与和谐的社会发展远景。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安康、生态和谐、幸福宜居的大五里乡正在悄然兴起。
2002年,仅用88天增洲钢管有限公司就竣工投产,大五里乡实现了从无钢到有钢的转变。2006年率先进入了全市亿元乡行列。2008年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2215万元增长到220136万元,年均递增38.7%;全部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83万元增长到17065.26万元,年均递增61.9%;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376万元增长到3924.97万元,年均递增39.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480元增长到8650元,年均递增13.9%。
短短几年间,大五里乡何以迅猛提速发展、明显发力?乡党委书记胡春刚一语中的:“大五里乡的发展是一个破茧成蝶、厚积薄发的过程。是改革开放改变了大五里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四千’精神,夯实了大五里乡健康发展的根基;是历届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的精诚团结与发展思路的不断延续和创新,筑起了大五里乡快速发展的通道;是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铸就了大五里乡跨越式发展的辉煌。”
“四千”精神夯实了大五里乡健康发展的根基
提起大五里乡的过去,今年82岁高龄的山叶口村玄振伍老人既感慨又自豪,感慨的是大五里人也有过“脸朝黄土背朝天,住茅草房、睡土坯炕、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更有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真实体验。自豪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大五里人早在1984年就成了全唐山市学习的榜样———“四千”精神即大五里精神。
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迁安视察后,迁安县委开展了“解放思想,提前致富”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大办“黑色工厂、绿色工厂、家庭工厂”。大五里乡领导认真组织、扎实开展,探索形成了“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山万水”的艰苦奋斗精神,当时被外界称为“四千”精神即大五里精神,得到了唐山市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唐山市宣传学习。
在大五里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大五里乡迅速建起了赤家山铁选矿、京援精密铸件厂、镀锌厂等企业;大五里村、曹官营村等村也建起了村办砖厂,多数村建起了干鲜果园,个人建起了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场、办起了家庭工厂、开始从事运输等副业,大五里人的腰包渐渐鼓了,出现了“万元户”,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起步。1988年底,全乡工农业总收入达到了248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55元。
创新体制筑起了大五里乡快速发展的通道
提起大五里乡的发展,曹官营村党支部书记潘瑞山意味深长地回忆道:正是大五里人“四千”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大五里乡先后建成了大石河、王家湾子两个铁选矿,张家峪村、小庄户村等村建起了机制砖厂,大大地促进了大五里乡的经济发展,特别是1999年中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明确提出,大五里乡率先对乡村两级的厂矿企业进行了改革,由集体管理改革为个人承包、租赁、股份联办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设,大力鼓励个人创办企业。到1999年底,全乡已有6个乡办企业、12个村办企业,全乡总收入达到了28919万元,比1988年增加了11倍;人均纯收入3400元,比1988年增加了5.1倍。自此,乡经济发展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铸就了大五里乡跨越式发展的辉煌
思路决定出路,决策决定发展。
2002年以前,大五里乡还是一个无钢乡,只有三家采选矿企业。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2002年9月增洲钢管有限公司破土动工,仅用88天就顺利竣工投产,当年12月18日第一根钢管成功生产,自此,大五里乡实现了从无钢到有钢的转变。随后,津安钢铁有限公司、沪久管业有限公司等6家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大五里乡。2006年该乡在全市率先跨入了亿元乡的行列。
2007年4月,市委作出了“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拐点时期”的理性判断。迁安开启了科学发展的大幕,大五里乡也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时代。
2007年7月,胡春刚任大五里乡党委书记。
面对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科学发展的艰巨任务,大五里乡何去何从?胡春刚重任在肩。
这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压力,核心就是如何让大五里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机遇稍纵即逝,挑战不请自来。“1个月内,胡春刚先后走遍了16个村4家企业。他走街到户、深入车间,围绕乡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农民增收、特色产业等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征求基层意见,正确审视现状,客观查找不足,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定位和目标,科学确定了‘工业强乡、农林富乡、旅游名乡’的战略定位。”今年59岁的山叶口村党支部书记玄士楼如是说。
“是大五里人的真诚与高效的服务质量打动了公司的决策人,是大五里乡宽松和谐的建设环境吸引了我们。”卓越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顺国深有感触地说。为尽快转变乡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项目、打基础、快发展、求跨越,胡春刚一上任就积极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延伸产业链条的大项目、好项目,与乡长魏建国几次东上上海、南下浙江,主动找项目业主洽谈,争取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他们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吃闭门羹是经常的事,但他们从未放弃、从未抱怨,因为他们有一颗“一切为了项目、一切为了乡域发展”的赤诚之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卓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迁安市轧一建材有限公司矿渣微粉及水泥生产线项目、德龙工贸有限公司铁精粉提纯项目、阳光农牧有限公司养牛合作社项目、氧化矿处理项目等20余个项目相继落户大五里乡。
“大五里乡山清水秀、社会和谐,是个养‘鱼’的好地方,在这里‘小鱼’可以长成‘大鱼’,小树可以长成大树。”谈起大五里乡的发展环境,津安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泽普幽默诙谐、耐人回味。
环境就是生产力。正是在“工业强乡、农林富乡、旅游名乡”这一战略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在安商、亲商、富商等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下,大五里乡域发展环境全面优化,乡域经济不断壮大,出现了多业并举、百业俱兴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示范乡和人民群众幸福家园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项目建设精彩纷呈,经济发展后劲彰显。今年全乡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0个,其中一产3个、二产14个、三产3个。目前,已完工3个,在建9个,拟开工4个,谋划4个。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年产50万吨的德龙工贸有限公司铁精粉提纯项目,4月5日竣工投产;投资6000万元、占地50亩、年产40万吨赤矿粉的氧化矿处理项目,4月2日竣工投产;投资680万元的阳光农牧有限公司养牛合作社项目,现已完成投资并投入使用、存栏达600头。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的迁安正宇农牧有限公司万头猪场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迁安市轧一建材有限公司矿渣微粉及水泥生产线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1亿元的卓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二期铸造项目、计划投资4686万元的大石河流域生态观光项目等9个一二三产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年底将陆续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津安三期技改项目、投资1.5亿元的津安线材生产线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的城镇开发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的新农居改造项目等将陆续开工建设。同时,谋划的计划总投资7亿元焦化等4个项目已达成意向。
———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城乡一体化效果明显。以“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为工作目标,打造了高标准文明生态乡。2005年、2006年该乡连续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先进乡镇”;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唐山市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先进单位”。
———小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大杨线、大莲路建设;投资200万元新修乡政府至沪久轧钢厂12米宽镇(乡)区道1500米;投资150万元修建了津安钢铁公司至张家峪村6米宽的水泥路3000米,形成了由乡政府向周边辐射的道路格局。投资800万元完成了乡商贸楼一期、二期、三期建设;投资700万元完成了大石河村40栋一期商贸楼和72栋新式民居的建设;投资146万元完成了绿色生态园林广场建设;投资1070万元完成了政府办公楼、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派出所办公楼建设及供暖、排水配套设施;投资1180万元建设了全市惟一的乡镇公园———龙佑湾。
———“122”富民工程扎实推进,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一是围绕“农”字做文章,大力推动林果业、养殖业、种植业发展。目前,已完成果树覆草3565亩、核桃嫁接5110株、板栗嫁接32613株,推广果品套袋93000个;全乡板栗林面积发展到15000亩以上,已建精品板栗园7个;已有大五里村、王官营村等8个规模养牛场,存栏奶牛1299头,有千头养猪场2个,全乡存栏生猪达到3560头;日光温室58个、冷棚30个,发展糯玉米订单种植300亩。二是促进小型加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投资100万元的大石河拔丝厂,年销售额可达到680万元。
———原生态风景区初见端倪,旅游名乡初见雏形。该乡着力对境内的云山峡谷景区和山叶口景区进行开发,现修建景区道路5公里,并于2006年、2007年、2008年成功举办了“迁安·大五里采摘观光节”,推出了具有乡村特色的农家饭。同时该乡与津安钢铁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龙佑湾截潜流工程,同山叶口景区、塔寺峪、云山峡谷一起形成了扇形的旅游格局。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多次到大五里乡采风。2009年4月7日,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称山叶口景区为“河北没有、中国少见、世界不过独此一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采访中,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企业、农村,记者明显感到,这里的干部职工走路快、说话快、办事快、效率高,好像总在争分夺秒。团结、诚信、为民、规矩、高效的大五里人正在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鼓舞下,绘就更美的未来画卷。
编辑: 周东月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