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一生收藏 举一世善行 做一辈子“活雷锋”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4-13 13:13:38
阅读:810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时久强 文/图

在唐山市古冶区有这样一位“活雷锋”,他用50年时间搜集整理了3000余件有关雷锋的作品;先后向灾区和困难人群捐款6.5万元,帮助了千余人;组建了12人爱心团队,进行1100余次宣传讲座。他就是被人们称赞为“当代活雷锋”的段思序。如今,为了传承雷锋精神,古冶区打造了全省首个“雷锋精神纪念馆”,段思序也成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近50年整理3000余件藏品
今年58岁的段思序对雷锋作品的收藏近乎到了痴狂的程度,一本书、一顶雷锋帽,甚至是一枚小得不能再小的徽章,他都视如珍宝。在段思序的眼里,能够搜集到有关雷锋的作品,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1963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全国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而此时刚刚踏入小学校园的段思序也深深地被这股热潮所感召。耳濡目染了高涨的学习热潮,段思序下定决心向雷锋学习,多做好事,把雷锋精神深深地印在心里,并注意收藏书籍、纪念章、报纸、塑像、瓷器、海报等各类与雷锋有关的物品。 50年来,段思序先后收藏了3000多件雷锋有关的藏品。在别人眼里或许算不上什么,但这些对于段思序而言,这种带着崇敬和痴迷的收藏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5万元捐款惠助千余人
段思序常对人说,“要想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不但要怀念雷锋,更要身体力行,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传承人,才能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多年来,段思序始终用善行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如今,段思序向灾区、贫困学生、困难家庭捐款达6.5万元,共惠助千余人。
早在90年代初,当段思序得知300元就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的消息后,便自制了“每日一捐箱”放在自己的办公室,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献一元钱爱心。至今,他用这个捐款箱成功帮助19名贫困少年重返校园,而捐款仍在继续。 2008年初,南方冰雪灾害,段思序捐出了他身上仅有的108.5元钱。第二天,他又到当地政府替雷锋捐款100元;四川汶川地震,他捐款500元,同时也替雷锋捐款500元;他交特殊党费1111元,意思是代表唐山抗震纪念碑四个擎天柱,替雷锋交特殊党费1214元,意思是对汶川地震寄托无限的哀悼之情。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他自己捐款500元,又替雷锋捐款500元……他时时刻刻把自己当成雷锋的战友,无论什么好事,他都会替雷锋做一份,完成雷锋未完成的心愿。
12人爱心团队千余次宣讲
段思序把藏品精心编排制成展板,利用节假日、公休日,走进厂矿、学校、社区、部队,举办雷锋收藏展和讲座1100余次。并在古冶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了雷锋精神展览馆,宣传雷锋精神。
2009年,段思序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播撒雷锋精神团体”,在7个社区、4所学校建立固定联系点,长期开展帮扶孤寡老人、救助失学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在古冶,几乎无人不知段思序的爱心团队,而“雷锋社区”、“雷锋校园”也正在逐步推广。 自2006年以来,段思序自费制作了2万多张雷锋名片和一千多枚有雷锋图像和唐山人字样的书签,随时赠给身边做好事的人。
全年不休息进行义务讲解
2012年古冶区打造了河北省首个“雷锋精神纪念馆”,段思序收藏的许多作品也被收录其中,段思序也成了孩子们义务讲解老师,只要有学生前去参观学习,段思序必定到场,耐心和蔼的讲解让孩子们领悟雷锋精神,更让孩子们对这位“当代活雷锋”的敬意油然而生。不挑食、不浪费东西、热心帮助同学、主动帮助盲人过马路等一幕幕正在孩子们的身上上演,校园“小雷锋”正在不断涌现。 段思序心中始终铭记着,不但要自己做好事,更要让后生晚辈加入到善行行动中来,而一件件好事、一个个善举就是孩子们给段思序交上的最完美的答卷。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定了!迁安这所中学将有新变化~
定了!迁安这所小学将有大变化~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