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陈老汉和他的乐器作坊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3-27 13:51:58
阅读:981
听说燕春小区有位做唢呐的巧手老汉,他制作的唢呐销往迁西、宽城等地。在一个薄阴的上午,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了这位巧手老汉的乐器作坊。<br />
见到陈老汉时,他正在他的作坊里忙着。说是作坊,其实就是自家的车库,里面摆放着车床以及大大小小的工具。见到我们到来,老人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儿,边干边和我们聊起来。老汉名叫陈学胜,今年78岁,老家在建昌营镇乔庄村,从小就对乐器非常爱好,13岁跟师傅学吹唢呐。1958年从迁安中学毕业后,回村里当了几年的民办教师,后来因生计所迫,辞教回村当了木匠,还干过修理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老汉开始做起了唢呐。一年,邻村一位吹唢呐的老伙计把唢呐丢了,知道他懂唢呐,又会木工,于是,就拿着一根废秤杆来找他。他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深受老伙计的称赞。从那之后,做唢呐便成了陈学胜的业余爱好,三里五村的人有了修理或制作的活计也都找到他。后来,他随儿女从乡下搬来了城里,不再做木匠活了,便把全部的精力花在了做唢呐上,一做就是七八年,并由原来的纯手工,一天只能做一个,发展到现在的半机械化,一天可以做两个。他制作出来的唢呐外形漂亮,音色圆润、优美,深受使用者的喜爱。<br />
陈学胜制作的唢呐逐渐成了抢手货,很多人慕名前来订购,看见老汉做的唢呐嘴子好,经常买了唢呐后顺手抓几个拿走,陈老汉对此从也不介意。其实,这些唢呐嘴子虽说是便宜东西,但也是陈老汉大老远特地驱车从桃林口、唐海等地找来的,回家后还要经过掏心、刮皮、勒绑、熨烫、切割等几道工序才能完成呢。曾经有“爱小”的人顺手牵羊“顺”走过他的唢呐,他发现后,也只是打电话问问,不再深究,心想:“就当是送给他好了。”平日里有人找他帮忙修唢呐,遇到会说话的,几句”大伯“的叫着,老汉听得高兴甚至不要钱。去年临近春节,突然有人来订做唢呐,本该休息,但想到用户着急,便加班加点,年前做完了。陈老汉觉得做唢呐就是他生活的快乐源泉,从没打算把它作为一项买卖去赚钱。让陈老汉觉得惋惜的是没人传承他的手艺,儿女们不愿意学,想找个徒弟教都难。于是,他只能感慨,想多做几个留着将来给儿女们当个念想。<br />
前些年,陈老汉做唢呐、修唢呐的同时,晚上常去广场吹秧歌队,去年闹了一场病,医生说再吹唢呐对身体会有影响,陈老汉只能忍痛割爱了,于是对于音乐痴迷的他把精力转向了其他的乐器,开始拉二胡、做二胡,小小车库逐渐成了陈学胜的乐器作坊。<br />
陈学胜说:“做唢呐也罢,做二胡也好,不过是图个乐子,人老了,得有点追求,有点爱好,不然就会老的很快。<br />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