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盼望城市里多些无障碍坡道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1-17 18:53:01

阅读:756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么思齐文/图

 

  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让杨大爷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再也站不起来的残疾人,他没有儿女,爱人同样是高位截瘫,但是在他的脸上看不到对苦难的惆怅,只能看到他的谈笑自若,意气风发。今年63岁的杨玉芳大爷在新华道上已经驻守了20年,他每天坐在残疾人专用车上,一天坐近6个小时。车上放着各种各样配钥匙的工具,电子配钥匙机,钳子,钥匙胚,小榔头,锉刀等等。 天寒地冻,挡不住他每天坚持来到这里为大家服务的热情,高位截瘫,阻挡不了他年复一年迎寒送暑的执着。

  面对苦难,选择坚强

  一夜之间,杨玉芳的命运被全部改变。三十多年前唐山那场大地震让杨玉芳腰部神经严重受损,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要永远坐在轮椅上就是他后半生的命运。震后,他去江苏南通医院进行过治疗,又辗转到沧州,最终回到了唐山的截瘫疗养院。

  杨玉芳说那时候的自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万念俱灰,给医学研究院写过信,希望他们将自己的身体用来做解刨研究,因为对他来说,身体的残疾,让他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正常人不屑一顾的大小便对于我们来说是每天中最难的事情,下肢没有知觉,大小便完全不受控制,方便时想用力但是力气却不知道用到了哪里。”

  杨玉芳说:“我在养伤、治疗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来到截瘫疗养院后与像我一样经历的残疾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大家一起谈天说地,对诗对弈,让我的心态渐渐平复下来。靠这种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和鼓励,我才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希望和意义。”后来,杨玉芳加入了唐山市残疾人艺术团,主持、朗诵、唱歌样样精通,作为文艺爱好者,他觉得自己在那段时间里领悟到了生命的快乐和价值。

  配钥匙,一干就是20年

  戴着一顶雷锋帽,穿着厚厚的棉衣,杨玉芳干配钥匙这行已经超过20年了,每天上午9点就来,地点固定在新华道上的百货大楼与居然之家之间,中午回家吃顿饭下午两点就又驻扎在这里。说起干这行的原因,他告诉记者:“艺术团解散之后我觉得不能老是呆在家里,就出来配钥匙,证明我们残疾人也能靠双手工作。”

  尽管现在配钥匙的人变少了,但是杨玉芳觉得很满足,挣钱不是他的目的,靠自己的双手为别人服务,这才是他快乐的源泉。采访的时候已经是夜幕降临,一天的生意并不算多,但他并不抱怨,在他向记者介绍配钥匙的流程时迎来了今天最后一位客人,仪器开始滋滋作响地工作起来,一把钥匙杨大爷用了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

  工作之余,杨玉芳最喜爱文学,虽然她只有初中毕业,他说, “我正在构思一部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打算写30000字,希望在今年7月28之前完稿,主要是关注残疾人生活的题材,记录他们是怎样在艰难的时刻顽强、乐观的生活。”另外,杨玉芳还喜欢朗诵和声乐。

  希望有更多无障碍坡道

  杨玉芳说:“通过这些年与残疾人打交道的生活,我发现唐山这座城市的残疾人很不简单,经受了这么多苦难现在还这么快乐,坚强地生活。这是一个坚强的群体。”

  “对残疾人来说,没有坡道寸步难行,有了坡道就如鱼得水,比如我去银行办业务没有坡道进不去,还要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别人代办,去药店、超市,买东西进不去就要麻烦别人为我买。新的一年,我的心愿就是希望唐山市的坡道更多一些。唐山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特殊的城市,城市各处多设计一些便于残疾人行走的通道,那不仅仅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

编辑:郑丽涛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