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养猪种地照料一家三口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1-15 08:51:01
阅读:991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王天译文/图
14岁,正是无忧无虑,在父母关爱下肆意挥霍青春的年纪;14岁,正是渴望求知,在老师教导下悉心学习成长的年纪;14岁,正是天真烂漫,和伙伴一同追逐嬉戏的年纪。然而,这一切,对于家住迁西县新集镇学房峪村的赵安安来说,几乎都已成了一种奢望,由于家境屡遭变故,14岁的她,不得不如同大人一般,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赵安安的父亲患有肝硬化,不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平日还需要大量药物维持,赵安安的母亲脑血栓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作为家中的独女,赵安安不仅生活上要照顾父母,更得一面协助父亲耕种田地,一面喂猪贴补家用。尽管家境贫寒,但赵安安骨子里却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两年多的初中生涯,赵安安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她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努力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贫困家庭屡遭变故
1月10日上午,记者辗转赶至迁西县学房峪村时,已是11点30分,正值午饭时间,远远望去,白雪皑皑中的村庄炊烟袅袅。赵恩堂家坐落在村子当中,得知记者要来,赵恩堂事先用拖布在水泥地面上擦洗了数遍。“很久没来客人了,家里太乱,让你们见笑了。”手上握着仍在滴水的拖布,赵恩堂憨厚地笑了。
传统的瓦房里,屋内冷若冰窖,水泥地板上的水渍已然成冰,赵恩堂的妻子穿着厚棉衣裤,依偎在炕角。赵恩堂告诉记者,他今年59岁,妻子付秀兰52岁。“我们就安安一个女儿,本来我外出打工,老伴在家做豆腐,日子虽然清贫,却也不愁吃穿,可是2007年,我突然全身浮肿,到医院一查,已经从乙型肝炎转为了肝硬化,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我刚出院不久,老伴就突发脑血栓,抢救过来以后,双腿就不会走路了,隔了这么些年,现在也只能双脚不离地,慢慢蹭着走上几步。”赵恩堂说,夫妻俩先后生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更是借了很多外债。赵恩堂告诉记者,此后几年,豆腐坊已经做不成了,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不仅不能再打工挣钱,还需要大量药物维持病情,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差,只能依靠每月200元的低保和几亩耕地维持生活。
14岁女孩挑起家庭重担
转眼已至中午,而赵恩堂家中的灶台依然冰凉。付秀兰告诉记者,早上女儿做的早饭还没有吃完,他们老两口要等着女儿回来,再一起热剩饭吃。“屋里太冷,得等孩子回来,热了饭赶紧吃。”付秀兰说。
随着“咯呀”声响,赵安安骑着自行车拐进了院子。放好车子,赵安安随后从墙边抱起一捆秸秆走进了屋内,熟练地生火热饭。
“昨天家里的三头猪刚刚卖了,要不,这孩子回来不仅要做饭,还得给猪做食。哎,一家人苦了这孩子了。”赵恩堂感慨地告诉记者,眼看一家人生活窘迫,今年春天,正读初二的女儿看到别人家养猪后,央求着他买来了三个小猪仔,自己开始悉心喂养,“这大半年的时间,孩子早上5点就得起床,做完饭喂完猪后,胡乱吃一口,6点半之前就要骑车子赶到4公里外的学校。中午时间短,晚上回来洗碗洗衣服,收拾完家务后,孩子才能学习,一直到晚上10点半后才能睡觉。”赵恩堂说。不仅如此,赵恩堂告诉记者,每当麦种秋收,4亩多的耕地大部分要靠赵安安耕作,“都是些梯田山地,大型机器进不来,只能我和女儿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推着犁车一行一行耕种。”赵恩堂说,早在三年前,女儿就开始和他一同下地干活了。
成绩优异乐观面对人生
午饭热好了,赵安安端到母亲面前,还没吃,眼泪就如断线珠子般落了下来。“妈妈,我早上上学,让一辆摩托车撞了,我脖子擦破了,好疼啊。”赵安安委屈地说,早上上学的路上,天还很黑,路上积雪没化,一辆摩托车不小心摔倒,把她的自行车也撞坏了,她怕耽误上课,忍着痛上到了中午。
哭着说完,安安的眼泪也止住了。看到妈妈担心,赵安安反而又内疚起来:“妈妈,我没事的,就是擦破点皮,不疼了。”赵安安说着,又笑了起来。
赵恩堂告诉记者,女儿上学以来,成绩一直非常好,“你看,这些都是女儿近几年获得的奖状。”赵恩亭说着,从木厨中拿出了厚厚的一沓奖状,“现在女儿在全年级的排名也在前十,要不是我们耽误了女儿,她会学习得更好。”说起女儿,赵恩堂脸上堆满了笑容。赵安安告诉记者,明年就要中考了,她很有自信能考入迁西县第一中学。“去那里上学,然后考一所好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可是那样的话,谁来照顾爸爸妈妈,这还是很让我头疼的,我希望妈妈能快点好起来。”赵安安满脸憧憬地说。
“心声音”:赵安安:希望今年能顺利考上迁西县一中,坚持下去,考上理想的大学,然后努力工作,让爸妈生活得更好,更希望爸妈平安快乐,母亲病情能有所好转。
启事:
2012年“末日”已过,2013年的每一天,迎接我们的,都是一抹崭新的朝阳。新的一年,我们有什么打算,在未来的300多天里要做些什么,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然而,新的一年,“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心中的梦想,“他们”过去的曲折和未来的艰辛,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他们”,可能是学生,是老师,是懵懂少年,是耄耋老人,“他们”,也可能是工人,是农民,是富商大贾,是贫寒路人。然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用他们的坚贞勇敢,不屈不挠,用他们的人间大爱,默默奉献,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为了将这些事迹如实记录,也为了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新年伊始,本报策划了“新年‘心声音’”系列报道。同时,也借此向读者们发出号召:如果您身边也有令您感动或是敬佩的“他们”,请与本报热线0315-2340000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把您身边的感动和敬佩传递给更多读者。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露骨文字、低价诱惑......迁安部分车主又“中招”!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