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想带着学生到大山外面看看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1-11 10:00:55

阅读:688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刘光昱

  自制的仰卧起坐教具让很多孩子受益

  教室开裂,操场面临塌陷,一位老师却在这所山村学校独自坚守了15年

  为了孩子,他曾放弃爱情,为了孩子,他没有请过一天假

  裂了纹的危房,面临塌陷的小操场,一个老师带着17个山里娃,这就是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乡架子山小学。今年37岁的青年教师白玉国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大山沟里的小学,一待就是15年,他舍不得大山里的乡亲,舍不得爱他的山里娃。孩子们走了一批又一批,最少的时候,整个学校只有3名学生,但只要学校在,村里的孩子就不用到15里外的学校去读书,这里就是这些孩子和白玉国的家,就是整个村的希望。一个老师点亮一所学校,一个大山里的教学点带给了一代山里娃改变命运的希望。而为了孩子的希望,他曾经放弃了爱情,为了孩子的希望,他15年不曾请过一天的假。白玉国也有自己的心愿,他希望孩子们学有所成早日走出大山,每年过年,白玉国也都守着一个愿望,“带着孩子们到大山外面看看”,然而,年复一年,白玉国始终没能如愿……

  舍弃爱情

  看到破旧学校女友再没回来

  15年前,22岁的白玉国从青龙师范毕业,被分到土门子乡架子山小学,从县城到这个被称为教学点的小学走山路车程要一个小时,这个深山里的学校曾一下子让白玉国失望了,但马上却燃起了这个怀着一片执着之心的青年教师的热忱和希望。白玉国知道,这里才是最需要他的地方,也是自己最应该将所学化成理想的地方。淳朴的孩子和渴望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的家长,让白玉国没有犹豫就毅然留在了这个他“一见钟情”的山乡学校。白玉国决定留在这大山深处的小学之后,便带着女朋友来到了学校,他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便再也离不开这里,他希望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扎根在这片热土上,为这里的孩子和大山里的乡亲们点亮希望。然而,让白玉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爱情就在女朋友和他一起来到这山沟沟后,便悄然溜走了。女朋友看到了白玉国对这山里娃的深情,看到了白玉国对大山深处的小学校痴迷,知道自己的劝说也难以改变白玉国的决定,便在走出了这大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白玉国留了下来,但爱情就这样溜走了。这个年轻的教师便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放在了架子山小学和他的学生身上。

  扎根大山

  白玉国当了架子山的女婿

  白玉国老师为了架子山孩子舍弃爱情的故事传遍了架子山的山里山外,也感动了大山里的乡亲们,尤其是架子山的姑娘,白玉国老师的一颗执着、善良之心更是让她们感动,“这才是可以托付终生的人”,姑娘们希望自己能留住这样一个有着爱心和执着的老实人。白玉国“入赘”架子山了,白玉国当了架子山的女婿。从此,在妻子的帮助下,白玉国更是把全身心都放在了孩子们身上。15年,白玉国没有请一天假,家里的事都是妻子一个人在忙,就是偶有感冒,白玉国也是从来都没有休息,“我休了,孩子们就没人带了”,农忙的时候,家里根本指望不上白玉国,他一边给孩子们上课,还要另外花钱请人来给自己家忙农活。“不能给孩子们耽误了课,本来山里的孩子的课程就不好讲,还需要不断鼓励孩子们上学的积极性,丢了课,孩子们的热情可不好补啊。”白玉国用自己的坚持给山里的乡亲们带来了希望,给大山里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做人课。

  一肩独挑

  白玉国当起了全科教师

  见了架子山小学的人很难将这样的两间教室和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土操场称作是学校,而所有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也知道,像这样大山深处的教学点,也基本上用不着给孩子们上美术、体育课,因为没有操场,没有教材教具,更不用说艺术教学,但白玉国做到了。白玉国喜爱雕刻,业余时间,他便转遍了学校附近的山沟,捡了几千块石头。那些被乡亲们看做作是废物的树根根、石块块却被白玉国当成宝贝。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根雕、石雕,虽然,孩子们并没有雕出多么精美的石雕作品,但白玉国的学生们享受到了城里的孩子们都很难能上的雕刻艺术课,孩子们也知道,就是这片家乡的大山,到处都是宝。

  心灵手巧

  学校的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做的

  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土操场,还经常因为下雨而塌陷,这样的环境不用说上体育课,就是其他农村小学的学生跑跑圈都不可能。“孩子们不能不上体育课,山里的孩子也不能只会整天围着大山绕”,白玉国是个心灵手巧的老师,而且,只要一有空,他就会想着为孩子们鼓捣些新鲜玩意,不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教育缺失。“虽然如今大一点的孩子都到远一点的学校去上学了,但这里二年级以下和幼儿园的孩子也需要体育课呀,孩子们的身体不是只在山里面跑着玩就可以的,他们还需要更丰富的游戏,山里娃的童年会因此更丰富多彩。”由此,白玉国开始用废旧的物品自制体育器材,坏了的板凳做成了篮球框,木头板板做成了仰卧起坐凳,而女孩们喜爱的跷跷板也是他用木头条拼起来的,这3样自制体育器材竟成了几代学生的宝贝。

  多年心愿

  带着孩子们走出去看看

  又快过年了,山里人都在筹备着喜庆年夜饭和热闹的正月,白玉国则再次想起了他十几年的愿望:带着孩子到大山外面看看。

  白玉国告诉记者,他带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孩子,不管怎么在课堂上说好好学习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带孩子们出去看看更有效果,他相信,只要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一些和城里孩子的交流,山里娃们就会少些由于环境闭塞而带来的教育缺失,多些实实在在的理想和动力。 15年了,白玉国像是爹和妈一样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每到入冬,他都要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孩子们生炉子,把教室烤得暖暖和和的,让孩子们不觉得一点冷,但是,他不想永远这样呵护着这群让他难以割舍的山里娃,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走出这片大山,在外面的广阔天地继续求学。一个教师点亮了一所学校,一个山村小学给了整座大山希望。青龙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介绍,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像架子山小学这样的教学点,全县有267个,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三个老师带十几个、几个学生,而这些老师也几乎都像白玉国老师一样,在这大山里一呆就是十几年、几十年。他们知道,学校不能撤,即使是一间教室的学校也是那山沟沟里人的希望,他们就在那里守着那线希望……

一些精美的石刻作品就是这样手把着孩子的手雕出来的
青龙架子山小学白玉国老师15年扎根山乡不舍山里娃2
刘光昱

  【启示】2012年已过,2013年的每一天,迎接我们的,都是一抹崭新的朝阳。新的一年,我们有什么打算,在未来的300多天里要做些什么,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然而,新的一年,“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心中的梦想,“他们”过去的曲折和未来的艰辛,或许只有自己清楚。

  “他们”,可能是学生,是老师,是懵懂少年,是耄耋老人,“他们”,也可能是工人,是农民,是富商大贾,是贫寒路人。然而,“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用他们的坚贞勇敢,不屈不挠,用他们的人间大爱,默默奉献,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为了将这些事迹如实记录,也为了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新年伊始,本报推出“新年‘心声音’”系列报道。同时,也借此向读者们发出号召:如果您身边也有令您感动或是敬佩的“他们”,请与本报热线0315-2340000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把您身边的感动和敬佩传递给更多读者。

 
编辑:燕平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