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臧岚:只要活着 我就做公益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3-01-03 08:45:32

阅读:768
 
 
    “只要我活着,能走路,能说话,就要做公益。”
    臧岚,一位67岁的退休老人。她每月仅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却在11年中累计捐款5万余元;她蜗居在只有25平方米的房子,却自掏腰包为社区的残疾人、孤寡老人送医送药;在确诊患上食道肿瘤后,她又写好了身后捐献遗体器官的申请……从2001年成为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的那一刻,臧岚用爱心甚至生命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王静田 文/图
 
    满头白发,身形瘦小,第一次见到臧岚,是在她位于缸窑街道高各庄社区只有25平米的家中。在那里,记者看到简陋的屋子里,最多的就是药品、书、和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和奖杯。
   “我出身贫苦,对于物质从没有过多的追求。”67岁的臧岚说话语速快,思路清晰,每句话都充满着正能量。
 
“傻大夫”送医送药不收钱
 
    臧岚过去在保定一个工厂的医务室工作,2000年退休后,便随女儿来到唐山生活。“退休后,我有些失落,这种干拿退休金不干活儿的日子让我的心情很不好。”2001年,凭着30多年的从医经验,已经56岁的她选择了做一名红十字志愿者。自此,臧岚便开始了她长达10多年的公益行动。
    2001年6月,臧岚发现她的邻居刘贵芹每两天都要打车去趟工人医院,后来得知刘贵芹患有糖尿病,腿脚有些溃烂,疼得她不得不跑医院。“我跟她说我是个退休医生,可以在家帮她打针、换药,而且不收一分钱。”臧岚说到做到,她为刘贵芹打了40多天的针,每3天为她换一次药。就这样,刘贵芹免去了跑医院之苦,到8月份,她的腿脚好了,血糖也恢复正常了。从用药到服务,臧岚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除此之外,她还为刘贵芹买了蚊帐,防止她被蚊虫叮咬。
    免费治好了刘贵芹,消息不胫而走,整个社区的居民都知道了这里住着个不收钱给人看病的大夫,从此,臧岚闲不住了。“谁打电话,我就去谁家,随叫随到。”有时候早晨5点,臧岚就出门了,有时候晚上11点,她还没迈进家门。
    5年前,社区里有位肺癌晚期的人,医院已经不接诊了。臧岚了解到情况后,每天去她家给她打针、输液,在这位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是臧岚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直到生命的最后。“我每4天固定去两次,有的时候一天要去四五次。我记得她是凌晨1点钟去世的,那天晚上11点我还陪伴在她身边。”
    为了义诊,臧岚准备了大小手电筒和雨伞,还有常用药和血压计等。“有些困难户和残疾病人用不起药,我就准备一些给他们带过去。”除了平日的入户义诊,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日里,臧岚还要到抗震纪念碑广场为大家义诊。
    臧岚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其他社区的居民都把电话打到家里,“臧姨,我的病你能管吗?”臧岚说只要别人有需要,自己就尽全力满足。这样,臧岚背着出诊箱,也到别的社区入户义诊。至今,臧岚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8000小时以上,已为上千人次义诊,而且从没有过一次误诊,“如果碰到一些我拿不准的病情,我就会打车带病人去医院。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累不着。”
    臧岚本可以凭借着一技之长自己开诊所,但她却选择凭借着一技之长做公益,很多人都说她“傻”。对此,臧岚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很喜欢‘傻大夫’这个称号,其实要当好这个傻子,也不简单。”
 
11年累计捐款5万元
 
    臧岚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经济上并不富裕,但自2001年开始至今,她已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妇联、街道、社区、灾区等累计捐款5万元,成为了一名“捐款专业户”。
    让臧岚欣慰的是,女儿们非常孝顺,每到过年、过节、过生日都会给自己些零花钱,加上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对于生活节俭的她已足够花。“老伴曾对我说,咱俩不用攒很多钱,除去生活中必要的开销外,剩下的钱就做公益,都捐了吧。”
    这样,有了老伴的大力支持,臧岚投身公益的热情更加高涨。2007年,唐山市红十字会启动“博爱一日捐”活动,臧岚积极响应,连续5年第一个到红十字会捐款;妇联实施“春蕾计划”, 臧岚定期捐款捐物帮助那些贫困儿童;唐山市慈善总会成立,她毫不犹豫地捐出500元表示支持;从“非典”到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再到汶川、玉树、舟曲等地震灾害,臧岚都会一次不落地捐款。“我最多一次捐1200元,最少一次捐180元。老伴说,‘你捐了,你快乐’。女儿们说,‘妈妈你干得好!’有了家人的支持,我的干劲儿就更大了。”
    平日里,臧岚的生活很简朴,家里除了简单的家具,一台电视机外,别无他物。“我不浪费,不爱乱买东西,攒下来的钱我就捐出去。”此外,臧岚获得的奖励像锅、被褥等生活用品自己从来舍不得用,都留着捐给缸窑街道“爱心超市”,捐给那些困难户。
 
种植百余棵树木延续生命
    臧岚说,她希望她的生命任何时候都能对别人对社会有用,因此她会想法设法地去发现她的能量。
    在高各庄社区纵横交错的道路上,生长着百余棵树木,这些树,都是臧岚亲手栽种下的。“早晚有一天我得病死,但这些树还在,它们是我生命的延续,可以为大家纳凉、谋福。”2004年,臧岚买来树苗,开始在社区种树,迄今,已有136棵存活下来,有些已长成参天大树。
    提到这些树木,社区居民段秀珍不无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小区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现在,绿树成荫,这些都是臧岚的心血啊。”
    的确,从买树苗、运树苗,到挖坑、浇水,臧岚亲力亲为,她身体不大好,但天天给小树浇水却忘不了,每天她和老伴都十多趟或拎或提地往返于自家和小树之间,直到小树发芽、吐绿、抽枝。
 
死后遗体捐给国家
 
    2002年,臧岚被确诊患上了食道肿瘤,她用了4个晚上写好了身后捐献遗体器官的申请。
    “我死后,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了,只有自己的身体还有些用处,把遗体捐给国家,眼角膜可以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身体的各个器官还可以用来搞科学研究。这是我回报社会的最后心愿。”作为一名退休医生,臧岚深知医学教学研究中人体解剖严重缺乏供体的状况,很早便萌生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通过积极地吃药、治疗,我的病情并没有恶化。”如今,臧岚仍旧积极投身公益,她还到社区居委会帮忙。环境卫生、安全稳定、调节纠纷,高各庄社区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臧岚,大家都称她为“不拿工资的居委会干部”。
    “我愿意干工作,每天忙忙活活地,我很快乐。”“我把所有的人都当成我的家人,我爱所有人。”对于臧岚来说,公益已融入血液。
    在臧岚家的书桌上,记者看到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奖杯——“河北省慈善人物奖”、“唐山市首届道德模范”、“唐山市文明市民标兵”、“唐山十大杰出志愿者”……日前,中国红十字会对全国100名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和60个志愿服务队进行了表彰。臧岚榜上有名,荣获“中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她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编辑:沈琦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