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别让老人孤单迎新年》后续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24 17:28:06
阅读:734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刘超 么思齐 和赛 师源
12月20日、21日,本报连续刊发走访并关注空巢老人的爱心报道《今冬别让老人孤单迎新年》,同时征集空巢老人的爱心代理儿女或代理亲人。报道刊发后,众多爱心人士给本报拨打电话,要做空巢老人的爱心代理儿女或亲人。有人想把老人接回家,让老人在与家人和孩子的相处中享受天伦之乐,有人想走进空巢老人的家,和老人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地“团圆饭”,有人想给老人打扫打扫房间、陪老人聊聊那家长里短......总之,无数的温暖和爱意涌向那些空巢老人,他们将在这个比往年更加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更多的暖暖深情。
我会把老人当成亲爸亲妈
“我家四室两厅两卫,就我们老两口,我做饭不比厨师差,我更能陪老人聊天,我可以接一位空巢老人回家,把他们当成亲爸亲妈一样对待!”在看到本报关注空巢老人的报道后,家住玉田县城的刘路英第一时间给本报打电话,希望能成为爱心代理女儿。
已经58岁的刘路英是个爱说爱笑的爽快人儿,一开口,就先“汇报”起自己家的情况来。“老人住在我家一定非常舒心,不仅家里宽敞,能让老人生活方便,我还能换着花样的做饭,绝对让老人吃得好、住的好。”刘路英告诉记者,她和老伴都退休在家,女儿已经工作,儿子正在上大学,老两口在家经营一个小店,平时生活还算悠闲。在看到报道后,她和老伴一拍即合,希望能成为一对爱心代理儿女。
采访中,记者发现,原来这并不是刘路英的第一次爱心。在本报《大爱父亲割皮救女》的报道刊发后,她便为烧伤女孩洋洋献了血,并每月资助洋洋200元钱。“我还是个红娘呢,经我牵线并结婚的都有100多对了,我想日行一善就是我的生活信念。”爽朗的刘路英说话时总是乐呵呵的,让人时刻可以感受到她的亲和,“所以,就是每天陪老人唠嗑儿我都是强项,我肯定能让老人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刘路英表示,她可以每周都去看望并照顾老人一天,如果老人愿意,她更希望能接一位老人回家,让老人在自己的照顾下,远离孤单。
感同身受希望陪老人聊聊天
“我想,我和韩林老人一定有共同语言,希望能经常陪他聊聊天,说说远方的孩子。”
45岁的段女士和韩林老人有着相似的经历。“我的父母在老家邢台生活,我在唐山已经生活了20多年。”段女士说,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来到唐山和自己团聚。如今孩子大了,父母也老了,不能长途奔波,只能她每年回去看望父母。“父母肯定不会说他们有多想念我们,有多孤独,但做儿女的都知道,现在的人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尤其那些四五十岁的人,正是事业的顶峰,更能很少抽时间陪父母了。”段女士说,很多父母根本不需要经济上的给予,他们在乎的是儿女在身边陪伴。
除了对父母的愧疚感让她对空巢老人有着特殊的关注外,最主要的是,她已经开始也有了如“空巢老人”般的愁绪。今年夏天,段女士的儿子去英国读书,而她也有了和韩林老人一样的感受。
“虽然年龄还不大,可是儿子出国留学后,我也就成为空巢里的人了。”段女士笑谈自己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尤其看到对韩林老人的报道后,给我感触很深,我和韩老有共同语言,也许时常地倾诉会让这种思念有所缓解。”段女士说,她希望能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希望能为老人孤独的心灵点燃一盏灯。
让老人回家与孩子享天伦之乐
家住丰润区的周先生最近家有喜事,因为他的一对龙凤胎刚刚满月。“我想老人一定喜欢孩子,如果让老人和我们一起生活,那种家的氛围就更浓厚了。”
30多岁的周先生在一家私企工作,刚刚有了孩子的他对家的感受越来越深。“对于老人来说,孩子可能是家的全部,儿女绕膝、儿孙满堂可能就是老人对家的向往。”周先生说,自从孩子出生后,家里热闹起来,由于周先生的母亲身体不太好,他又为孩子请了保姆,一家人其乐融融。
“老人一个人生活,或者老两口独自生活,都会感到孤独,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我想帮助一位空巢老人,让他(她)和我们一起生活,每天能看到孩子,能有热闹的一日三餐,相信这比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加有意义。”
温暖空巢,让爱回家。在本报《今冬别让老人孤单迎新年》的报道刊发后,众多爱心人士带着感动带着爱心报名爱心代理儿女或亲人,其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初为人父的青年,也有爱心团体,他们了解老人的心思,他们希望给老人们以帮助,本报将和他们一起走近空巢老人,就像一位爱心人士所言:也许我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安慰一位老人孤独的心灵。请继续关注本报的系列报道——《今冬别让老人孤单迎新年》。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露骨文字、低价诱惑......迁安部分车主又“中招”!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