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郑大兵:要让“南狮”在北方扎根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21 17:27:46

阅读:967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鲁千国 吴艳丽 刘超 文/图

  天气预报说,采访当日的最高气温是零下2摄氏度。当记者来到目的地唐山迁安,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穿着薄衣单裤的小伙子在翘首远望,他就是要让“南狮”在北方扎根的郑大兵。

  开武馆以失败告终

  迎接记者的小伙子名叫郑大兵,今年26岁,是一个舞狮团队的负责人。几天前,他和唐山民间艺人元宵晚会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带着自己的团队登上民晚的舞台。

  走进郑大兵的工作室,最醒目的就是一黄一红两头“狮子”。和我们平日里在一些活动现场上看到的狮子不同,这两头狮子身上没有长穗,显得干净利落而且更加威猛。郑大兵说,他舞的是“南狮”,在我国岭南,尤其是广东等地十分普及。南狮在造型上威武雄壮,形神兼备,主要在桩阵上活动。

  2008年,学习汽车修理的郑大兵刚刚大学毕业,来到钢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从小痴迷武术的他并不“安分”,“我的双节棍打的挺好,也喜欢街舞,就和几个朋友成立了街舞队,平时一起练习。”

  没过多久,郑大兵毅然辞掉了钢厂的工作,只是凭着对武术和街舞的一腔热情,他开办了自己的武馆。“那时候思想比较简单,就是喜欢这些东西,现在想起来还是太不成熟了。”郑大兵笑着说。

  结果可想而知,武馆很快倒闭了,郑大兵不得不再次回到了钢厂,当起了工人。

  南狮让他重拾信心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大兵看到了几个老太太在舞狮子,这几头活灵活现的狮子一下子将他吸引住了,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舞狮。

  “有了前车之鉴,我没有鲁莽的辞掉工作,而是边上班,边和4、5个朋友练起了舞狮。”郑大兵发现,相比较北狮,南狮更注重各种马步,更加适合有武术功底的他。“南狮多是在桩上活动,轻盈、惊险,适合我们年轻人舞动。”从此,这个舞狮团队就算正式成立了。

  郑大兵边上班,边排练,并积极地寻找演出机会。终于,他们接到了邀请,参加一场婚礼演出。“那时候好像就给了三四百块钱,但把我们几个人高兴坏了,这可是第一次得到别人的认可啊。”

  “其实那时候的表演还很稚嫩,都是特别基础的东西,我还记得后来去一个广场演出,演完后感觉技术水平没到位,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此后,郑大兵多次去往北京、保定等城市,学习借鉴更先进的舞狮技巧。“我们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将舞狮和现代街舞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东西更能为年轻人所接受。”郑大兵说。

  现在,郑大兵的舞狮团队已经初具规模,20多人的队伍,平均每月15、16场的演出,“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挣1万多块钱,辞了钢厂的工作也能养活自己了。”郑大兵笑着说。

  明年想参加全国比赛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郑大兵还拿出了2013年的工作计划,厚厚的一沓,足有几十页。“计划早就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照着实施了。”

  “明年,我打算扩大规模,发展到26只雄狮,加一组长14米、高2.7米的桩子,再把舞龙加上,还要将演出场次发展到每月30场左右。”郑大兵介绍说,明年,他还要加强学习,“向真正的南狮靠拢。”

  我还有个大的梦想,希望明年能参加一场全国性的舞狮比赛,或是一场农民运动会,让唐山的舞狮为全国所认知。 现在,郑大兵正着手准备民晚的节目,“如果节目能选上,一定会让观众感觉眼前一亮,既看到传统的舞狮,又能发现诸多的现代元素,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编辑:张丹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