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 让我们留在这里 与犬共舞的训导员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18 08:32:37
阅读:917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对象不是身边的人,而是犬。他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犬为伍,他们就是警犬训导员。警犬对于他们来说是枪弹,是武器,是他们工作中的搭档,生活中的朋友。训练警犬是一项单调重复但又必须不厌其烦的工作,再加上这项工作又脏又累,很多人来到训练基地没多久就离开了,只有少数几位真正热爱警犬技术、喜欢与犬为伴的训导员坚持了下来。
训练基地初体验
27日一早,记者来到了唐山市刑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
刚一进训练场,一位训导员就打趣地说,“警犬们的待遇比我们都好,住的都是小别墅。”记者看到操场南面外围的一排尖顶平房,大门上写着“犬舍”二字,干净整洁,这些都是训导员们每天打扫的结果。
大队长许滦军告诉记者,在这个训练基地,有一位多次获得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大奖的训导员——陈永军。他是该大队副队长,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训导员,今年刚好是他参加工作的第20个年头,这些年他训练过的警犬、执行过的任务不计其数。
记者在大队长的引领下见到了这位训导员,一席深蓝色的训导服,衣服有点脏,沾着狗毛,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人很随和。
早上七点,陈永军准时来到训练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换上训导服,“每天不知道要换多少次衣服,”陈永军指着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笑着跟记者说,“每次训练完了,我也沾了一身的狗毛。”
随后,记者跟随陈永军进入犬舍,警犬毕竟不同于一般家犬,都是自幼接受训练,它们有很强的警觉性,记者一接近犬舍,笼内的警犬就开始扑咬。顿时,训练基地满是犬吠声,记者和陈永军只能提高音量才能听见对方说的话。
陈永军向记者一一介绍警犬的品种和特长。目前基地一共有35条警犬,有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史宾格和马里努阿等。它们常年执行刑侦任务,直面犯罪现场,显得异常凶猛,即便是搜爆搜毒犬也很有气势,别说是罪犯,就是在训导员陪伴下的记者也感到胆寒。看来,犬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采访场地。
训练场上,他们是共同进步的朋友
上午九点,陈永军从犬舍带出他训练多年的警犬“克林”,克林是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今年五岁,膘肥体健、毛色发亮,在训导员的陪同控制下,它并没有对记者表现出攻击性。出了犬舍的克林显得很兴奋,围着训练场不停地奔跑。只见陈永军一声令下,克林又很快跑回陈永军身边。克林像个撒娇的小孩,往陈永军身上又扑又蹭。
有陈永军在场,记者也壮起胆子摸了摸克林的头,它很温和,并没有初见记者时的凶猛和反感。
陈永军告诉记者,克林今天的训练内容包括障碍训练和搜爆训练。记者看到训练场内设置了板墙、三级跳架、独木桥等障碍物。它们的高度都远远超过了克林的体长,在跨越这些障碍的时候,克林显得有些胆怯,但在陈永军的鼓励和指挥下,克林还是一一完成了。克林似乎对陈永军手里的那只网球很感兴趣,只要陈永军拿着球,克林就对他“惟命是从”,有网球的指引,再难的训练克林都能完成。
记者学着陈永军的口气叫克林的名字,但是它丝毫没有反应。“它已经习惯我的声音和语调了,对你的声音比较陌生。”陈永军说。随后记者拿起陈永军训练克林时用的网球,在克林眼前晃动,克林还是显得无动于衷,记者又把球抛出去,克林也没有追出去捡球。看来克林服从的不单单是那个网球,而是拿着网球的训导员陈永军。这种默契是要靠长期培养才能建立起来的。
陈永军说,“克林是一只搜爆犬,它的鼻子非常灵敏,和障碍训练相比,它的搜爆能力更强,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搜爆班训练中,我每次都是带着克林第一个上。”接着,记者跟随陈永军来到搜爆训练场,场地上停放着几辆废弃的汽车,只见克林马上就冲到汽车周边,围绕车身搜寻。“它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陈永军说。大概十点半,克林完成了上午的训练,而此时,陈永军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你别看它现在挺勇猛的,2007年刚弄来的时候胆子可小了,都不敢出犬舍,我每天都得抱着它出来,像哄小孩一样。它不敢上台阶,我就用火腿肠在上边逗它,这样它才慢慢地一阶一阶往上走。”陈永军介绍说。克林从一只胆小无知的幼崽,变成现在战果累累、荣誉加身的优秀警犬,陈永军付出了很多辛劳。
“新来的警犬是最难训练的,一方面,我们要长时间地留在基地和它们培养感情;另一方面,还要从最基本的走线开始来训练它们的侦查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是晚上十二点出去走线,一般走八百米,藏好嗅源以后再折回来,睡两三个小时以后,五点钟起床,带着警犬出去寻找嗅源,这样反复训练。”经过这样十个月的艰苦训练,警犬才能具备出警侦查的能力。“这几个月我们回家的时间都很有限,也多亏家人理解。”陈永军说。
执行任务时,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由于克林业务能力很强,陈永军还带它参加过多次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安检工作,其中就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
“但并不是每次任务都执行得那么顺利,”陈永军回忆道,“去年大运会的时候,我带着克林被分配到‘尖刀排’,主要负责开幕式现场、比赛场馆、各国领导人入住的宾馆以及车辆、参观点的安全检查。但是就在执行任务前几天,可能因为水土不服,克林忽然得了窝咳,这种病会传染,没法执行任务,当时我陪着它输了五天的液,吃饭时间也不敢离开。由于犬舍离我们的大部队很远,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要到犬舍看看它才能安心,第二天天不亮我就去犬舍守着,终于在第十天,克林康复了,指挥部才批准我们正常执行任务。”
除了重大活动的安检,遇到交通肇事或者重大刑事犯罪时,他们也要马上带着警犬赶到现场,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待命,“执行任务基本上都是在夜里,犯罪现场情况复杂,我们常常要在外面呆一整夜。”
日夜相伴,他们是情谊深厚的亲人
趁着训练的空隙,记者听陈永军讲起了他和警犬的故事。他从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毕业,学的就是警犬技术专业,1993年到现在一直在警犬技术大队工作。
陈永军告诉记者,“我训练过的警犬不下10条,其中跟我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得数虎子。它是我们从老百姓家里买来的,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有些散漫,所以我训它的时候最累,受的伤也最多,但我和它感情也最深,从03年它到我手里,到去年八年的时间,它死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难受。”陈永军指着训练场外的河边说,“虎子就埋在那里,我们这里死去的警犬,还都会埋在那儿。”
记者在陈永军宿舍窗台上看到一个奖杯,他告诉记者,“这是04年我带着虎子参加河北省第一届全国警犬技术比赛拿到的。当时虎子刚刚跟我,为了参加比赛,我带着它进行了两个月不间断的突击训练,能拿到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陈永军给记者看了他胳膊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他说:“夏天穿的少,警犬的牙很锋利,训练的时候经常一不小心就被它咬了,我们队里几乎每个训导员都被咬过,但是我们还是舍不得打它们。”
日常生活里,训导员成了警犬们的保姆
下午三点半,警犬们准时开饭,这是它们一天中唯一的一餐,每个训导员负责三到四条警犬,要训导员亲自喂养。“警犬不能乱吃东西,我们只喂它们狗粮,用热水冲泡好,一般一顿就吃一舀子就够了。”
犬舍也是由训导员亲自打扫,训练完毕,记者再次跟随陈永军进入犬舍。陈永军打开克林的“房间”,记者本来也想跟随他进入,但是此时的克林又变得异常凶猛,对记者一阵狂吠,记者只得在犬舍外边等候。
犬舍虽然经过训导员的打扫,但还是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每到阴雨天气,犬舍的气味会更难闻,但是每天还是要坚持打扫才行。”陈永军说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这个味道了。用陈永军的话说,他们这个职业就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全天一身臭。
与犬共舞,单调也单纯(小)警犬技术大队有35条警犬,但训导员只有5人。现在队里除了一位新来的训导员,其他人都有着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训练经验,大队长许滦军告诉记者,“我们这些训导员本来也有机会调走,但是我们热爱这份工作,更放不下身上的责任,所以我们留在了这里。”训导员冯华说,“我们这项工作虽然单调,但是每天和警犬打交道,很单纯,没有利益之争,属于穷开心的职业,而且每天训练警犬还能锻炼体能,我们训导员都能活到八十岁呢。”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