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用泥人展现农村人的“神韵”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18 08:32:14

阅读:1209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鲁千国 吴艳丽 邢少宾 文/图

  捏泥人的李广军

  看到李广军捏的泥人,就感觉自己生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一个个憨厚的农民,简单的动作,朴实的服装,描绘了一幅淳朴的农村生活画面。这些都是李广军用自己脚下的泥土再现的自己身边的人,那些生活在自己童年记忆中的人。

  农村经历是取之不尽的素材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爷爷当生产队长,他的工作就是带领村民一起劳动。当时人们生活的很简单,能喝到加糖精的凉白开就感觉很幸福了。”李广军说,虽然他当时只有5、6岁,但是当时劳动的情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都还记得清清楚楚,这也给现在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1岁的李广军以前的工作是做园林景观雕塑,这给他现在捏泥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广军说:“我很想把记忆中农村的情景表现出来,而且是用泥土表现。因为农民靠土地生活,而土地又回报给农民粮食,养活人们,两者之间是不能分离的,相互依存的。”

  李广军的泥人粗犷、朴实、厚重,很能表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民形象。其中有一组表现农村“乐队”的泥人,吹拉弹唱样样都有,形态各异,表情惟妙惟肖。而一个揣着袖子的农村生产队长的形象,更能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个年代。

  泥人要的是个“神”

  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他要有自己的精气神,泥人也要有他的“神”。

  “许多老年人来我这看到泥人时,都说那泥人他认识,因为他们经历了那个年代,每个泥人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类人。”李广军说,“我最得意的作品是这个老头,一个生产队长的形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生产队长的印象都是这样的,憨憨的,很朴实,还要有股带领人们劳动的冲劲。”

  看似简单的泥人,却要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制作完成。从开始的选土到做成泥人,李广军需要两天的时间。“为了让泥人不干裂,表情更能传神,我都是选用滦河里沉淀下来的和土层里夹着的粘土,收取很不易,而且要把土筛一遍,然后用力的活泥,摔泥,让泥有韧劲。需要注意的是,中午太阳太毒的时候不能制作,这时候制作成的作品很容易开裂。”

  李广军说,制作的过程也是逐渐学习进步的过程,现在他已经能够用自然干裂来表现老农脸部的褶皱,这也是他偶然间发现的,而越是自然的东西,越能展现真实的形象。“这些都是我们脚下的泥土,用来塑造我们这里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李广军说,他的第一个作品是一个“晒墙根”的老大爷,晒着太阳,揣着袖子,望着远处的风景,神情悠然自得。“捏第一个泥人用了两天的时间,当时用的工具也不合适,也没有经验。现在只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完成一个作品,拿起泥土,脑中就有了自己的构思。”李广军说,到他这里买泥人的大部分都是大城市的人或者外国人,“他们觉得我的作品能反映老一辈的农村人真实的生存状态,特别生活化。”

  拍卖泥人给贫困孩子

  听说自己可能要上唐山民间艺人元宵晚会,李广军很激动,并表示要拍卖自己的泥人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我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想法,想要办一次自己的画展,如果有人买画,就将卖画所得捐赠给贫困孩子。”李广军说,“后来因为一些问题没有办成,但是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

  “这次正好赶上这个机会,我跟导演商量一下,能不能现场拍卖泥人,大家随意出价,这些拍卖所得我将全部捐献给有需要的贫困儿童。”李广军说。 李广军还对记者说,他想通过民间晚会的舞台,让唐山人甚至是全国人民都知道,咱唐山有能人,“咱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编辑:张丹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