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唐山“黑车现象”》系列报道二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18 08:32:13
阅读:1248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金花 李雪杰 文向辉
两个月的时间就有百余辆黑车被抓、被扣,但路上来来往往的黑车数量却并未明显减少,是什么样的动力让黑车主们“顶风”上路运营呢?想得到这个答案并不难,因为黑车运营者们对此问题并不避讳。而当记者问到是否害怕被抓时,受访司机的表情依然轻松。
充足的客源让黑车有利可图
记者在乘坐黑出租时与车主闲聊得知,他刚买了一辆家用轿车,除用于家人出行外,每天上下班高峰他都会开着自家车“溜马路”,赚个拉脚儿钱。“以前我爱窝在家里打游戏,现在看来真是浪费时间。冬天打车的人多,只要出来拉,就不愁没人坐。我每天拉两个多小时的脚儿,轻轻松松就能赚个五六十块。”
每天两小时,轻松多赚五六十元钱,一个月下来就有近2000元的额外收入。对于任何普通工薪家庭来说,这笔收入绝对不算小数字。和“风险”比起来,这样的“收益”似乎很难让人抗拒。
市内开黑出租不愁客源,城乡结合处和跑外县长途的黑车主们更不愁没人坐车。一位黑车车主向记者坦言,“偏远点儿的地方出租车都不愿意去,这时门口有好几辆黑出租,你说你坐还是不坐?坐的话价格就不能按出租车打表算了吧”。
一位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长途黑车运营起来更简单一些,他们不仅固定线路、固定价格,甚至还有稳定的客源。这些黑车主之间互有联系,凑够一车乘客就先走一车,之后分账,效率非常高。
老家在迁安的田女士就是黑车的常客。她说,“回趟家得抱着孩子还要带很多东西,大包小包的去车站等车太不方便。黑车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到楼下接,又送到家门口,正规的客运车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她也说,路上黑车主总是接听熟客电话,还帮着联系其他车辆,感觉很不安全,整个车程中难免悬着心。而且,她还发现黑车主“杀生”。
“上次拼黑车去迁安,一个要去滦县的女孩明显不了解路线,被司机忽悠上了车。一般人都知道,迁安和滦县虽共用一个高速口,但方向截然相反,西面的滦县和东面的迁安离高速口的距离都不近,当时我还纳闷司机怎会愿意多跑那么远的冤枉路。果然,快下高速时,黑车司机开始联系迁安至滦县的黑车‘倒客’,用了很长时间和对方讨价还价。由于没谈拢,司机转而要求女孩再多掏点钱,女孩很气愤并与其发生了言语争执。怎奈司机态度蛮横,女孩无奈只得上了另一辆车。”
尽管有过这样的经历,可田女士还是承认:有需要时还得坐这种车。
惩罚力度不够致黑车屡教不改
采访过程中不难发现,尽管不少人打黑车的人并不支持黑车的存在,但“群众基础”却早就成了让黑车能够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如果乘客的坐与不坐只能凭其自愿,那么相关部门的“强制手段”也无法奏效吗?
对此,相关部门也表示了无奈。“为了打击黑出租,我们执法人员一年到头都不闲着,除了定期的专项行动外,平常总得出去转悠,抓黑车。”运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抓黑车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私家车前面亮着红灯,一看就是黑车,但我们能做的只是拆除,无权扣车。可安装这种灯的成本实在太低了,拆除后车主第二天又安上了。只有车上有乘客时我们才能对黑车进行认定,可这又是最让我们感到无奈的地方,因为乘客也不愿意配合执法取证,甚至帮助黑车司机掩盖事实真相”。
此外,黑车主们还很善于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些老车主几乎能记住所有执法人员的面孔,瞄着他们的影子掉头就跑,害得执法队不得不经常变换人手。
相对于“抓”的不易,“放”反而显得过于简单。
城市客运处出租科的科长申利刚说,“对于被查扣的车辆,我们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罚款,黑车被抓一般会被处以八千到一万元的罚款。但有的套牌出租车都是接近报废的车辆了,不值几个钱,车主压根儿就不来认领这些车。有些黑车被抓都是二进宫、三进宫了,这些车主虽然屡次受罚却也屡教不改,还把被罚笑称为‘零存整取’,真拿他们没办法”。 群众难以发动、黑车难抓、抓后惩罚力度又远远不够,由此看来,相关部门打击黑车的工作很难不陷入僵局。然而,以违法形式存在的黑车市场真的是坚冰一块吗?敬请关注本报明日的调查报道!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