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丈量自来水管线 用耳朵倾听水流的变化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14 08:42:47
阅读:763
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们便奔波于唐山的大街小巷,用脚步丈量着870多公里的供水管线。
他们是一群城市的听声者,凭借过硬的听力,辨别城市各条供水管道是否漏水以及漏点的位置,为后步维修奠定基础。他们今年已查出近40个漏水点,用极强的责任心守护着供水管网的完全。
他们被行内人称为“管网医生”,专门“听诊”自来水管网暗漏的疑难杂症。他们是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暗漏检测员,说起来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他们从事的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寒冬的夜里,记者走进这群特殊的听漏人员,与他们一起在街头检测供水管网是否安然无恙。
一点点探测的“机械运动”
12月3日晚,天气格外的寒冷。21时许,记者和测漏员们往测漏地点赶。按照计划,他们将对学院路以西,国防道上的供水管线测漏。
负责当晚夜间探测的是刘潇潇、高岗、张楠,由管网所副所长李永刚带队。21时30分许,测漏队到达目的地,4人迅速跳下车,麻利地卸下仪器、工具。“按计划走。”没有过多的言语,李永刚一声令下,大家便各司其职。
李永刚、刘潇潇和高岗走向路中的一口井。刘潇潇用铁钩揭开井盖,李永刚用手电筒往井里照着,高岗则把听音杆探到井中的管道上,听筒贴在耳朵上,侧着身子听了几秒钟。“没事。”随后,高岗撤回听音杆,刘潇潇放下了井盖。接着,三人默契地向下一口井走去,重复着之前的动作。“除了自来水井,我们还要检查雨水井等,凡是马路上、便道上的井都不会放过。”李永刚说,他们主要听消防栓、阀门、水表等能够见得着的地方。
就在他们三人检测的同时,张楠则独自一人走在前面,他戴着耳机,腰间挂着仪器。记者看到他把手里的东西放下去,听一会,提起来,往前迈一步,再放下去,听一会,提起来……如此反复,10多分钟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停歇。
“这个干什么用?”记者问张楠,但他好像什么都没听到继续向前。
“他正在用听漏仪探测管道情况,戴着耳机谁说话他都听不到。”李永刚说,张楠需要沿着国防道上的供水管线一步一听。据了解,这种地面听漏仪由拾音器、信号处理器和耳机组成,是利用拾音器收集漏声引起的震动信号,经过处理后,帮助确定漏水点。
一晚上,四个人都会重复着一点一点向前挪的机械运动。
测听地下几米深处的漏点
检查到第三口井时,记者看到井下阀门有些渗水。高岗用听音杆听了一下,“问题不大,阀门有点问题。”记者上去贴着听筒听了一下,“我听到的滴答声是不是就是漏水的声音?”“你听到的并不是通过听音杆传出的声音。”李永刚告诉记者。
李永刚说,供水管道发生漏水时,喷出管道的水与漏口摩擦,水撞击地面后,会产生不同频率的振动,由此产生漏水声。漏水声通过听音杆传入耳中,就可以判断地下的管道是否有漏点。不同的声音,能预测出不同的管道漏水情况。
“也就是水往外‘呲’的声音。”李永刚说得更形象了,如果听见连续不断地有“呲、呲”声,代表漏点就在附近了,而离漏水的地方越近声音就越大。在李永刚他们看来,手中的听音杆就好比医生用的听诊器,只不过医生用它检查病人,而他们用来检查管子是否漏水。
这种叫听音杆的仪器看起来造型简单,杆长1.5米或2米,有小手指粗细,顶端装着一个听筒,将听音杆探入井中或从铺设水管的地面插入地下贴近水管,来判断漏点的所在。
“水管埋在地下几米深,又不能随便挖开路面,准确找到地下的漏点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李永刚说,有的漏点确定起来的确很难,毕竟是通过声音传递的,看不到地下的情况。
最长的一次确定漏点位置,李永刚说是在建设路与新华道环岛还没有拆除的时候。为了确定漏点,队员们连续忙活了四天。“水是从下水道里串出来的,可漏点并不在附近。”李永刚说,加上测漏队成立时间还不长,大家经验都不多。
目前,像缸窑路上的管线要难测一些,漏点确定耗时比较长,李永刚说这与路面结构有关系。虽然听音杆可以初步确认管道的情况,但是如果通过听音杆不能确定漏点的位置,就需要在地上打孔,把听音杆伸到地下尽量靠近管网的位置。
因为路面的缘故,像在缸窑路上打一个孔一般需要一个多小时。“最后定漏点,必须有把握,挖开路面后误差允许一米。”李永刚说,为了减少破路面积,有时候需要打二三十个孔。
听漏,凭的就是经验
近22时,记者与测漏队查看到了开滦二中附近。刘潇潇打开便道上的一个井盖,高岗用听音杆听了一会儿,这次他听的时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长一些,随后他又重复听了两次。
“好像有点儿情况,但是不能肯定。”高岗说着,李永刚便接过了听音杆,蹲下身子,侧耳倾听。“应该不是漏水声,可能是学生下晚自习后用水量增大,水流变化产生的声音。”李永刚在仔细听了一会儿后起身说。
“你来听听,这个声音与刚才滴水的声音就不一样。”李永刚对记者说。
按照李永刚的要求,记者将听音杆探到井下的阀门处,将听筒贴在右耳上,并用手堵住左耳朵。记者屏住呼吸,使劲儿听着,但是除了嗡嗡声和过往车辆驶过的声音,记者并没有听到丝毫与水相关的声音。
几位测漏员围在井边讨论着,最后决定借助相关仪印证之前的判断。数据结果显示,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一晚上下来,记者曾多次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有了问题。“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李永刚坦言,在2002年公司刚刚成立测漏队时,他们也同样什么都听不出来。
李永刚是唐山自来水公司第一批检漏人员,从事听漏工作已有10多个年头。听了10多年,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练就了听漏的高超本领,“听得多了,也就一点一点摸出来了,干啥就得悟啥。”
当时,哪里的管道出了漏儿,李永刚和队员们就反复听声:在漏点处是什么声音,距离漏点一米、两米,甚至更远又是什么声音;不同管材的声音到底有何不同;水包管是什么声音,顺着下水道流走又是什么声音……各种各样的漏水情况李永刚他们反复摸索,不断积累。
记者了解到,自来水管有多种材质,每种管道的漏水声都不一样,漏点大小导致的声音又有不同,再加上路面不同,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虽然现在听漏可以借助很多先进的设备,但人是最关键的。经过多年的摸索,7名测漏员都有了一双灵敏的耳朵。而李永刚的耳朵灵在自来水公司里更是出了名的,他对各种漏点判断的准确程度是大家都佩服的。“得给李所的耳朵上保险了。”同事们笑谈。
“给自来水管检漏,可是一项技术活。”测漏队员们一直在强调,干这份工作经验很重要。
夜间工作常被人误解
因为测漏是通过声音传递的,所以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夜深人静时才是他们工作的最佳时间。
“夜间相对安静,而且居民的用水量小了,对测漏的影响小。”李永刚说,他们的工作时间一般从晚上21时以后至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如果遇到异常情况,需要连夜确定漏点时,工作就可能延续到第二天上午了。
由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工作,手里还拿着铁钩、棒子和手电筒,又得掀开井盖,因此他们常常被当做是偷井盖的小偷。李永刚他们告诉记者,大家对这项工作几乎不了解,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总是很警惕,误以为他们是坏人。
在记者跟随测漏队员工作的一个多小时里,深深感受到了这一误解:几乎每一位从此路过的行人都会投来警惕或怀疑的目光,嘴里嘟囔着“你们是干什么的?”
其实,刚开始干这一行时,每一位测漏员看着别人奇怪的表情都挺别扭的。“有时候挺烦的,不过也习惯了。”李永刚说,毕竟他们这几个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对用户来说能保证安全用水,对公司来说能减少损失。
这份工作需要极强的责任心
测漏员们沿着国防道的供水管线向西,一路步行测听。
李永刚告诉记者,测漏员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地毯式的探测,现在唐山市的供水管网不断扩大,包括管辖的小区,他们需要测听的供水管线有870多公里。晚上常规性的测听,再加上白天对抢修的配合,每个队员每天步行少说也有几公里。
“干我们这活儿,需要极强的责任心。”这句话常挂在李永刚的嘴边,“这主要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我们多走几步,多听几次,可能就能挽回不少损失。”
李永刚说,供水管道深埋在地下,受路面沉降、水管老化、汽车辗压以及施工的影响,难免会有漏水或是爆裂,他们干的活儿就是尽早发现漏水点,不让自来水白白浪费,保证居民正常用水。“以前漏点多,随着测漏的深入,漏点越来越少了。”李永刚说,找到管道漏点会令大家很兴奋,因为谁也不希望自来水白白流走。
责任心让他们的压力非常大。现在,李永刚他们已经担忧明年春天供水管线的情况了,“现在就这么冷了,明春漏点肯定会特别多。” 22时20分许,测漏队结束了对国防道上计划路段的测听。万家灯火中,他们又奔赴下一个测漏点,当晚要干到几点,谁也不知道。





使用相关仪确认测听结果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进展!迁安城南这一住宅项目批前公示牌已出!
已中标!迁安夏官营镇这两个村将迎来新变化!
经济稳中有进,迁安百姓生活有哪些“看得见”的变化?
事关所有迁安人!这个项目成功中标!
已中标!迁安这所中学将迎来大改变,是你的母校吗?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