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伴行 给生命撑起最后的港湾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12 08:58:29
阅读:1048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刘超 王静田 文/图
生命,本是一个沉重的字眼,生与死,更是人们刻意回避的话题。有些人却无奈地踏入了这个“禁区”,他们不知道下一秒是生是死,更要忍受噬骨的身心煎熬,他们就是已经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
然而,还有一些人,却主动触碰那个“禁区”,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绝望的生和无奈的死,他们要做的就是幽谷伴行,让生命在通往天堂的阶梯上从容而恬静,他们就是服务于晚期癌症患者的宁养人。
11月26日,记者跟随唐山市人民医院宁养院的工作人员走近了那些正在走向生命终点的晚期癌症患者,倾听着那生命倒计时的滴答声,在患者最后的时间里体会着“生命之痛”,在宁养人爱的港湾中感受着“生命之重”。
点一盏心灯,照亮生命最后一段旅程。
生命影像:让年轻花朵优雅飘落
11月26日,一个明媚的冬日,可迎着朝阳,我们却要面对没落的生命。
上午8时,记者如约来到唐山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时,当日出诊的医生冯敬霞、护士长唐小梅已经来到医院。和往常一样,逐一查看病历和医疗仪器,在确定无误后,两人便换上了黄色的出诊服,背上出诊包,和两名义工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一天,她们要为4名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家居服务,而对于记者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那些即将凋落的生命。
8点30分,汽车驶向数百里外大山脚下的迁安市五重安乡四道沟村。
在颠簸的途中,冯敬霞和唐小梅谈起了这个让她们惋惜的年轻女孩云云(化名)。25岁,离婚,带子,贫困,晚期癌症,在去年10月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后,这个正值美好年华的生命便开始在痛苦中慢慢枯萎。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云云的家。对于冯敬霞和唐小梅来说,虽然已是第4次来到云云家,并且对云云的病情有相当的了解,可是当踏进屋子那一刻,她们还是红了眼圈。“瘦了,瘦了,都有些认不出来了,原来是那么漂亮个女孩啊。”冯敬霞毫不隐讳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眼前的云云蜷缩在炕头,瘦弱的身体裹在厚厚的被子里,脸色如纸般惨白,看不见一丝血色。看见冯敬霞和唐小梅,云云咬着牙抬起了头。
“最近感觉怎么样?”“能吃得下东西吗?不想吃也要吃啊。”“疼痛情况咋样,药够吃吗?”......在一边询问中,冯敬霞和唐小梅一边给云云做常规检查。在得知腿部浮肿、腹部疼痛加剧时,唐小梅手把手地教起云云的妈妈做按摩,并耐心地叮嘱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儿子怎么样?经常来看你吗?”检查完,冯敬霞和云云拉起了家常。“来,总来。”提起5岁的儿子,云云的目光有了一丝生机,可转瞬间泪已决堤。“我什么都给不了他了!他看见我就哭,他原来特别活波,可现在都不爱说话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就这么拖累着我妈啊!我也想死了,可想想谁,我都不舍得!”本已虚弱的云云,竟如见到亲人一样哭诉着,似乎要一下子将心里的话全部说完。冯敬霞和唐小梅并未阻拦,只是握着云云的手,静静倾听,不时地别过脸擦拭眼泪。
“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不要愧疚。如果还有劲,尽量给儿子写点东西,留作纪念。有什么心愿就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虽然被云云的情绪所感染,冯敬霞很快调解情绪,露出笑容,一一嘱咐着云云,(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尽量避免谈及死亡,而是让云云勇敢地面对未来的境况。)
在云云的房间里,还摆放着她的结婚照,那是怎样一个清秀美丽的女孩。而炕上那个和照片判若两人的她,只能拿着和儿子的合影,默默地流着泪。

看着儿子的照片,云云内心充满了内疚,而一旁的唐小梅则不断地安慰着她。
走出云云的房间,冯敬霞对云云的母亲直言:“孩子的情况,随时可能离开,及早给她准备好后事,别留遗憾。”尽管对于云云的病情,家人非常明了,可是在听到医生的话后,云云母亲还是没能说出一句话,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生命日记:我无力挽留怎舍你痛着离开
“我无法挽救生命,但是我可以让那即将消逝的生命少一些痛苦和恐惧。”这是冯静霞对宁养工作最简单的概括。
作为河北首家宁养院的首批宁养工作者,冯敬霞医生和唐小梅护士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整整一年。说起当初的选择,两人的话语里透露着自豪。“职称要符合条件,最重要的是有爱心。”
在肿瘤医院工作的经历让她们并不畏惧晚期癌症患者,但是每天面对那些根本无法挽救的生命,心理的适应过程也绝对是一个挑战。
“有时,我们要让自己无情。”唐小梅说起宁养工作,调侃般地话语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仅仅一年的时间,唐小梅和冯敬霞就眼睁睁地看着几条年轻的生命离开。有年轻帅气的大男孩,有卫校毕业等待找工作的花季少女,他们的离开曾深深触动着唐小梅和冯敬霞的心。“他们本该在学校里快乐读书,本该意气风发地迎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可是他们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那种痛,根本无法形容,想到这些,甚至会想逃离这份工作。”
是的,李嘉诚先生爱心捐资的为晚期癌症患者创造“生命尽头宁静的港湾”,让很多经济困难的晚期癌症患者解除了痛苦,在慰藉与满足中走完人生旅程。特别是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建立“家居与门诊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为病人及家属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心理辅导、宁养知识宣教等服务,让唐山地区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家庭更是找到了“生命的港湾”。
“一想起患者和家属那祈盼的眼神,听着他们总也说不完的谢意,哪怕只是安静地听着他们的嘤嘤哭泣,我知道,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是依赖,是亲人,我们不能放弃。”冯敬霞说,给患者免费提供镇痛药和家居服务能让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更多的是传递给他们生命的正能量。

生命影像:那含泪的笑满溢对生的渴望
从迁安回到唐山市区,已是下午两点多,在简单吃过午饭后,记者随医生护士来到开平区税钢小区,为患有颈椎梭状细胞瘤的患者马丽会进行家居服务。
走进马丽会的家,一缕温馨扑面而来,房间整洁而安静。与之前想象的晚期癌症患者家的紧张气氛完全不同,马丽会的丈夫微笑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看到我们的到来,床上躺着的马丽会在丈夫的搀扶下坐了起来。我不禁为眼前的她而惊呆了。红色的羊绒衫,白皙的皮肤,时尚整齐的卷发,特别是她手上那枚鲜红的花戒和时刻都在微笑着的眼睛,让人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位服饰发型讲究、举止端庄的中年女士竟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
在病历上,记者看到,马丽会,56岁,患有颈椎梭状细胞瘤,3年前曾经做过手术,现在癌细胞已经扩散。尽管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马丽会的生活却没有因此黯然无光。
“我特别喜欢红色,身上有了红色,就感觉特别的有精神。前两天我还烫了头发,你们觉得好看吗?”马丽会年轻时就是个爱美的人,即使身患绝症,即使必须卧床,她也要让自己优雅而美丽。“给他们看看我的照片。”马丽会看到冯敬霞和唐小梅,执意站起身来,走到桌子前,一边接受检查,一边神采飞扬地让丈夫展示自己的照片。记者看到,从三年前的手术到如今,不管是手术前后,还是病情恶化,照片里的她都保持着灿烂的微笑。
“大姐是个特别乐观坚强的人,她本该卧床休息,可只要我们来做家居服务,她都必须自己站起来,你看这个家多干净啊。”看到马丽会,冯敬霞和唐小梅像看到了老朋友一样轻松,边聊着近来的身体状况,边做检查。

“每天能听到孙女喊奶奶,都是对我最大的恩赐。”说起幸福的家庭,马丽会灿烂的笑容里也淌下了泪水,那是任多么强大的内心都无法掩饰的对生命的眷恋。
生命日记:给生命以力量给心灵以活力
点一盏心灯,照亮生命最后的旅程。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手术、放化疗都做了,再没有其他别的方法来拯救生命。他们大多备受疼痛、呕吐的折磨,还要忍受着对死亡的恐惧,家里人也没有照顾他们的经验。这些患者在接受宁养服务后,大部分在临终时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心理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
冯敬霞和唐小梅说,自从成为一名宁养工作者,她们的每一天都处在纠结中,纠结于病痛下的生命力怎会如此脆弱,纠结于纵使生命苦短却让人们含泪坚持。
“看到马丽会这样的患者,我们内心总是荡漾着感动和力量,一个人在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还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着色彩,那我们这些健康的人该是多么的幸福。而这就是这份职业所给予我们最大的回报。”
是的,就是因了这样的生活与感悟,像冯敬霞和唐小梅这样的宁养工作者,每一天都能看到阳光、鲜花,纵使有泪水相伴,也不会让精神附着阴霾,而她们的所到之处,更加充满了生的力量。

记者手记:给生命最后的尊严
采访前,曾想象过无数个晚期癌症患者的画面,痛苦、眼泪、羸弱、烦躁、抵触、恐惧、绝望。也曾想象着作为临终关怀的宁养工作者们被拒绝、被误解的场景,无奈、委屈、甚至厌恶、放弃。
可这仅仅是想象。
在奔赴大山深处的蜿蜒山路上,我看到冯敬霞医生频繁地接听患者及家属的电话,耐心的解答,温和的建议:在云云家,我看到云云见到宁养人员到来时闪着光亮的眼睛和止不住的眼泪和倾诉,更看见家属远远迎送的感激目光;我看到优雅的马丽会流着泪还溢满笑容的脸和紧握着冯敬霞和唐小梅的手;看到一位和癌症斗争十年的患者的妻子诉说着多年来的委屈和心酸;看到90岁高龄的晚期乳腺癌的老人用微弱的声音道谢。
这一切,又岂是免费用药和检查这些有形帮助能换来的。
就像冯敬霞和唐小梅对宁养工作的解释:
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同时,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
采访中,冯敬霞和唐小梅告诉记者,他们的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情。“每个人都有权了解自己的生命状态,我们不能隐瞒病情。”宁养医生护士要鼓励晚期癌症患者向家人道歉、道谢和道别,完成心愿。
我想,这是给予生命的最后的尊严,是心理和灵性的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临终者能够直面死亡,不畏惧,不消沉,不遗憾。
我知道,一天的随访,我只是看到了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生命旅程中一个小片段,但却看到了生命光辉带给我们的渴望和动力,更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珍惜生命。 但愿,每一个生命都获得尊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最新进展!迁安城南这一住宅项目批前公示牌已出!
已中标!迁安夏官营镇这两个村将迎来新变化!
最新消息!承载迁安人记忆的购物中心即将拆除!
事关所有迁安人!这个项目成功中标!
已中标!迁安这所中学将迎来大改变,是你的母校吗?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