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北青县一对父子66年守护烈士墓</h1> 2012-12-09 08:40:52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9 11:19:49

阅读:895

  66年前,父亲默默开始对烈士墓的守护;44年前,子承父业开始了新的坚守———

  董俊昌是一名退休乡村教师,现年66岁。44年前,他从病重的父亲手中接过重任———守护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东空城村村西的烈士墓。

  上坟祭扫、培土除草、栽种树木……44年里,董俊昌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变成两鬓发白的老人,但他执着地守护着这片墓地,恪守着对父亲的承诺,从未懈怠。

  “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英灵有依”

  1946年7月的一天,晋察冀独立八旅33团某连奉命攻打青县县城外围,东空城村地下干部董森峰做攻城的向导。攻城战打得异常激烈,30名战士倒在血泊中。

  战斗结束后,董森峰和乡亲们将牺牲的30名英烈埋葬在村西。安葬烈士后,董森峰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看烈士坟茔,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英灵有依。”

  也就在这一年,董俊昌出生了。此后的22年里,董森峰一有空就带着儿子董俊昌来到烈士墓前,除除草,培培土,与昔日的战友说说话。年幼的董俊昌耳濡目染,跟着父亲给烈士扫墓,还缠着父亲讲那场战斗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1968年春天,刚高中毕业的董俊昌正式从病重的父亲手中接过看护烈士墓的重任。

  “我得遵守承诺,这辈子守着这片墓地,不离开”

  1977年恢复高考,董俊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河北师范大学。为了照顾家庭,也为了履行对父亲的承诺,他毅然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想。

  上个世纪末,董俊昌的母亲、妻子也先后去世。亲友们看他孤单,就介绍他到沧州市与一名叫赵淑云的女子相亲。赵淑云一眼便相中了忠厚老实的董俊昌,但她提了一个条件:董俊昌退休后必须离开农村,到市里和她一起生活。

  虽然也看中了赵淑云,但董俊昌听到这个条件后,摇头拒绝了。赵淑云很惊讶:“这个条件不过分啊,为什么会拒绝呢?”在她的追问下,董俊昌给出了理由———“我得遵守承诺,这辈子守着这片墓地,不离开。”“当时老董对我说,第一,他不能舍下父亲的老战友们去市里享福,他要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第二,村里的孩子们爱听他讲英烈故事,舍不得他离开。”赵淑云十分感动,当即对董俊昌说:“老董,就冲这个,我跟你去青县。”就这样,每当清明节,贤惠的赵淑云总会买来点心带上烧纸,和董俊昌一起去给烈士上坟扫墓。

  给烈士找更好的归宿成了董俊昌最大的心愿

  自从照顾烈士墓开始,董俊昌就在墓地周围栽种起树木,如今已长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这片树林将墓地与旁边的小路隔开,成为一道天然的“保护墙”。“父子两代默默守墓,村里人很敬重他们。”村民们告诉笔者,每年开学、清明等“大日子”,董俊昌都带着学生为烈士扫墓,并向他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激烈和英雄的无畏。66年来,在父子二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东空城村的村民们对烈士墓十分爱护。

  目前,共有16位烈士魂归故里,除了连长杨国华的墓冢,剩下的13座坟茔所埋的烈士姓名、籍贯均无从查起,依然是无名烈士墓。“父亲将守墓的责任交给我,我交给谁呢?”年老的董俊昌感到担忧,“我哪天过世了,谁来照顾烈士墓?”

  给烈士们找一个更好的归宿成了董俊昌最大的心愿。在不久前,焦虑中的董俊昌盼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正着手将零散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管理,散落民间的无名烈士将迁入烈士陵园。更令他感到高兴的是,青县重新修建烈士陵园的工程已经开始,对于无名烈士信息的收集也正在进行。“明年工程竣工后,这片烈士墓将集中迁葬到烈士陵园,也了却了我的心愿。”董俊昌依依不舍地说,“到时候,我还会经常去走走、看看。”(通讯员张守德 实习生尉云波 记者龚正龙)

编辑:石利平 来源:河北日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