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衡水饶阳有个农民楹联行家王汉民</h1> 2012-12-07 16:10:24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7 17:04:53

阅读:732

         内容提要:今年67岁的王汉民,是饶阳县留楚乡合方村一位普通农民,却在书法、诗辞、楹联等方面颇有造诣,不仅被中国楹联学会吸收为会员,而且赢得了不少的奖项和荣誉称号。

  今年67岁的王汉民,是饶阳县留楚乡合方村一位普通农民,却在书法、诗辞、楹联等方面颇有造诣,不仅被中国楹联学会吸收为会员,而且赢得了不少的奖项和荣誉称号。他先后被誉为“红色艺术突出贡献者”、“新中国60华诞德艺双馨艺术家”、“讲团结促和谐艺术功臣”等,今年9月还入选中国艺术学会“2012感动中国艺术人物”。

  倒锁大门答难联

  王汉民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其父王继宗自幼饱读诗书,下笔斐然成章,书法更是远近驰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继宗为人热忱,秉承上辈遗训,坚持为乡邻义务写楹联,而且从不死搬硬套,而是视情境编写,深受大家称道。他希望王汉民能将这一“善事”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这也大大激发了王汉民对楹联的热爱。

  王汉民从小受家风熏陶,好学不倦,精心做学问,尤其对楹联用功弥深,痴迷于创作研究,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楹联行家。

  一次,他为答一个难联,思索一夜未果,第二天装上要查阅的几本书推起车子就出了门。到了午饭时间,老伴见他迟迟不归着了急,打他的手机却关机。那天恰逢乡里大集,老伴从东头走到西头一路打听,都说没看见。等到天都黑了,依然不见他的踪影,老伴又沉不住气了,给亲友挨个打电话,还把电话打到北京两个亲戚家,都回说“不知道”。急得老伴一宿没有睡觉。

  原来,王汉民偷偷躲进了自家的一处闲院里,倒锁大门,思索对联的事呢。老伴知道实情后和他签了“君子协定”:今后再有这事,哪里也别去,我给你倒锁上门就行了。所以至今老伴常常把他锁在家里,让他专心致志地研究、撰写、答对楹联。

  一位知名人士曾说过一句话:“爱、好、迷、痴这是四个步骤,非到痴才能成功。”王汉民巧对绝联,字功超常,并热心为乡民书写喜贴请柬、春联“福”字,现已累计创作对联一万余幅,发表集印的2000余幅;创作诗辞500余首,发表集印的300首;古今藏书达到了2000余册,怎一个“痴”字了得!

  巧对绝联入学会

  2007年的一天,王汉民无意中从央视上看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先生向全国观众征集难联,思索再三后,次日上午他就赶到了北京。敲开全国楹联学会办公室的门,楹联专家见进来一位老农,满带疑惑地问他有什么事?他说是来答绝对的,有人很惊奇地问:“什么绝对呀?”

  王汉民就自己解释起来。1951年,毛泽东主席借用在新闻署主持工作的胡乔木和在出版署主持工作的胡愈之的名字出了上联:“新闻胡、出版胡,二胡拉拉唱唱。”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出兵援朝,美军和韩军李承晚也联合在一起,他答的下联是:“中朝军、美李军,俩军打打谈谈”。一联道出,令满屋人惊讶,觉得他的对句很贴切,格律准确,内容相当。专家们露出笑容,斟茶倒水让座,请他“详谈”。

  专家又给出清朝纪晓岚的夫人糊窗户时创作的风趣上联:“明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王汉民从容应对:“清风吹花圃,枝枝香涛张之洞。”并加以解释: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第一句以风景相对,第二句的“枝枝”对“格格”,“香涛”(张之洞的号)对“孔明”(诸葛亮的字)……顿时,屋子里的会长、副会长、工作人员都兴奋地拍起手,称赞他是一位难得的楹联高手,并争先恐后与他热烈交谈起来。从干支纪年法到历代皇帝年号,从繁体字到格律古体诗等等,他都侃侃而谈。专家们对他刮目相看,连称他是“活字典”、“活档案”、“活历史”。

  谈话间,一位会长问他是否想入中国楹联学会?他期待地说:“那要经你们批准呀!”专家们相互示意,一一表示同意,当即为他填发了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证书。

  当时专家们正在集编《中国楹联年鉴》,编辑要他按要求编写了自己的简历和八篇楹联作品,全部采纳入编,多是歌颂改革开放和伟人功绩的,如“三自一包富民策,四大自由强国方”、“仗义援朝有谋有勇三军帅,为民请命无私无畏万言书”等,表现出他深厚、渊博的知识和才华。

  答联广交四方友

  2008年,《中国楹联年鉴》出版,楹联界不少人知道了河北省饶阳县有个楹联高手王汉民,尊称他王先生、王老师,还有的称他“王老”。北京、湖南、安徽、广东等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纷纷给他寄来难联向他求对。

  201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楹联学会会长方留聚寄来一上联:“名落孙山、运交华盖,不坠青云之志”,并说至今无人对出理想之联。王汉民斟酌再三,答出下联:“文若梁灏、冯唐易老,岂移白首之心。”方留聚先生收到后回信大加赞赏:“一个答对就显露出你的博学……《史记》中载:‘武帝立、求贤良’,之时却推荐这两位老者为官,岂能移动白皓报国壮志乎……从中不难看出你通读《史记》并熟用,十分称赞。”从此二人书信往来密切,以楹联生缘,成了至交。

  广东省梅州市楹联协会为一座名为“客天下”的五星级大宾馆征联,给出上联:“客天下迎天下客”,会长特意寄给王汉民求对。王汉民反复查证,遍求史证依据,正当愁眉紧锁之时,抬头见到了自己书斋之名“朋宇中”,思路顿开,对出“朋宇中会宇中朋”。

  他还曾为郑板桥撰联:“一生贫困埋头诗书画,半世糊涂不理讥讽嘲”;应对安徽灵壁霸王文化园征联:“项羽刚愎自负流脱俊彦亡家殒命失天下,刘邦城府练达广揽精英兔死狗烹坐江山”;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作联:“百载国耻一日洗,万众 心欢十年归”……

  书画之乡传美名

  合方村卢广地老人在石家庄养老,每次回家,总找来王汉民谈论对联。一次,他说报纸上正为教师节征集下联,出句是“呕心沥血培桃李”;王汉民当即对句:“解惑释疑育栋才。”老人随即竖起了大拇指:“我琢磨了半月也没对出好联,你出口即得啊!” 听说40里开外的武强县皇甫村成立了一个“饶武书画社”,王汉民登上自行车就赶过去,申请加入了书画社,并积极参加活动。书画社社长王同森邀他补对辽宁省岫岩山的难联:“岫岩山,山山出玉”,并称书画社几十个社员酝酿很久了,以水水、木木、土土来对山山(出)都未能成句。王汉民:“用左右结构来组字答对行吧?”王同森说:“那也难呀!”王汉民思忖片刻,对出下联:“墙基土,土里埋金”。满屋子社员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王汉民以答对为缘,结识了不少朋友,同时也赢得了尊敬和称颂,他却始终坚持静守自己的创作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实事求是,生活低调,为人厚德,以“慎勿谈人之短,切忌矜己之长”来约束自己,以“非图回报万行善,岂为名利始读书”来告诫自己,以“对天对地,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能联”的饱满热情,为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奉献着自己的毕生心血…… 赵泽民

编辑:刘巍 来源:衡水晚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