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候选]任晓云:清运垃圾的农民工“十八大代表”</h1> 2012-12-07 14:09:13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7 14:40:41
阅读:1328他在北京务工17年,开车70万公里,为首都清运垃圾5万多吨,他曾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首都劳动奖章”、“河北省外出务工致富能手”等多项荣誉。11月8日,他将作为成千上万名农民工的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他就是任晓云,一名进京务工的农民工,他的生活里同样充满着离乡背井的酸甜苦辣,然而,凭着一份坚持,一份责任,作为环卫工人的他,用辛勤与汗水维护着首都北京的洁净。
燕赵都市报记者 陈宝云 文/图

事迹回放:
山村小伙来到北京拉垃圾
11月2日,距离党的十八大召开,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虽然手头要准备的工作很多,但他还是放不下单位的工作。作为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的一名垃圾清运车队的队长,他所负责的区域内,垃圾是否得到了及时清运,始终是他每年365天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垃圾每天都会产生,不分节假日,一旦不及时清运,就会对百姓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
任晓云今年39岁,是河北省平泉县台头山乡老窝铺村一位普通的来京务工人员。“我来北京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1992年,学习成绩不错的任晓云,由于家里孩子多,经济压力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承德市一家汽修中专学校,学习汽车修理专业。“当时就想着,毕业后从事汽车修理行业,今后开家汽车修理厂。”
1996年,中专毕业时,承德市劳动部门和北京市环卫集团签订了劳务输出协议。成绩优异的任晓云成为了24名劳务输出人员中的一位。“我是8月1日到的一清分公司清运中心,说实话,当时我对垃圾没有概念。”
从一名汽修学校的学生到一名清运垃圾的司机,刚一接触这份工作,便让他犯起了嘀咕。“见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城市繁华,而是满眼垃圾,天天跟垃圾打交道。”任晓云一边回想,一边无奈地挥了一下手,“那时候车辆很破旧,几乎每天都会抛锚,驾驶室内夏天热,冬天冷,垃圾被运到垃圾处理厂后,只是进行简单的堆放,夏天的时候,垃圾溢出的污水会没过脚脖子。”任晓云说,尤其是市场上产生的海鲜垃圾,气味尤其难闻,这让他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从来不吃海鲜。“从去年开始,我才开始尝试着吃一些。”
任晓云告诉记者,面对当初恶劣的工作环境,如果说自己没有打过退堂鼓,那是在说瞎话。就在任晓云纠结之际,他看到了一本有关时传祥事迹的书籍。“时传祥从解放前就开始掏大粪了,他的工作环境比我们更恶劣。之后,我又从老一辈垃圾清运工作者身上了解到了许多故事,慢慢的我有了留下来的决心。”
光阴荏苒,任晓云在垃圾清运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7载。现在清运车辆换成了空调车,垃圾早就进行无害化处理,许多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可以说,我也是中国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见证者。”

点滴小事营造整洁环境
任晓云告诉记者,现在他主要负责地铁站、超市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工作,每天凌晨5时20分开始发车。发车前,任晓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车辆里里外外擦一遍,“垃圾是脏的,但我们的衣服和车辆一定要保持干净,树立新时代环卫工人的形象。”
清晨路上的车很少,从位于东四环小武基桥的一清分公司,任晓云开车20多分钟就能到达西单地铁站,此时,地铁站里20多袋垃圾已经送到地面。“今天垃圾不算多啊!”任晓云熟练的拎着垃圾袋往车斗里扔,装完垃圾后,他不急于开往下一站地铁复兴门站,而是顺手就从车斗前端的缝隙里抽出了笤帚和簸箕,清扫了遗撒在地上的三五张小纸片。
“袋净地净,桶净地净,车走地净。”这“三净”原则,是任晓云17年来一直坚持的“铁律”。7时10分,收完一圈后,任晓云回到一清分公司。车辆过磅、机械倾倒,卸完垃圾,任晓云又奔向豆各庄的北京市第二监狱局。中午13时,他来到单位食堂扒拉几口饭,休息一会儿后,下午14时30分,他还要赶到四惠地铁,回收八通线地铁站的垃圾一直到土桥终点站。
四惠站、四惠东站外都有食品小摊,乘客剩下的食物都扔进了垃圾桶。堆放着的30多个垃圾袋,冒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往车斗里一扔,立刻能引来几十只苍蝇,收完垃圾,他照旧围着车子检查了一遍地面。
下午18时回到公司,刚准备去洗澡,任晓云又接到了同事的电话称,车子堵在路上,怕客户等不了,需要前往十里堡的华堂增援清运垃圾。任晓云二话不说,拿起一个馒头,边啃边上车了。
晚上21时,在回公司的路上,两侧的高楼大厦已经灯火辉煌,看着沿路的夜景,任晓云笑着说道:“17年里北京的变化真大!变化中也有我们环卫工人的一份功劳。”
说起垃圾清运工,许多人就会觉得是个让人看不起的职业。“遭遇别人冷眼的时候,也遇到过,但清运垃圾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冷漠,而放弃自己的工作。”任晓云说,清运垃圾是份服务百姓的工作,他始终相信,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做好本职工作,那些冷漠的心总有被融化的一天。
“以前崇文区许多小区环境都很不好,我在清运垃圾时,每次都会把垃圾点清扫的干干净净。时间长了,大伙儿就会觉得连垃圾点都这么干净,他们会自觉的改掉一些坏习惯,这样小区的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整洁了。”任晓云说,通过一些点滴小事,时间长了,那些瞧不起垃圾清运工的人,也开始转变了以前的想法。“现在大家对我们都很尊敬。”
母亲只来过一次北京
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任晓云脸上总带着笑容,而在谈及自己的家庭时,他话语间充满着愧疚。“我来北京17年了,我母亲却只来过北京一次,还是因为去年生病来北京治病。”任晓云说,自己结婚11年来,妻子和女儿只来过两次北京。
“垃圾清远工作没有休息日,逢年过节垃圾产生量还会更多,我们更不能休息了。”任晓云说,17年来,每年自己最多回家两次,17年来,每个春节他都是在工作岗位上渡过的。“家里就靠我妻子一个人照顾,但是为了工作,只能这样了。”任晓云说,在北京务工的成千上万名农民工都和他一样,常年过着与家人异地分居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把工作干好,用自己的努力,来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清运中心党委书记何成华告诉记者,任晓云在工作中认真负责,17年来,行驶里程已经达到70万公里,清运垃圾5万多吨,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而任晓云结合实践编写的涉及开车安全、服务、维护等多个方面的20000多字的顺口溜,也成为职工日常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何成华告诉记者,清运中心有160多名职工,其中四分之一都是外籍务工人员。“这些外籍务工人员为保持首都环境卫生的整洁,做出了重大贡献,任晓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为了环卫工作,常年与家人不能团聚,做出了很大牺牲。”何成华告诉记者,他从小也生活在农村,因此对农村来京务工人员更多了一份了解。“我们单位评先进,都会向外籍务工人员倾斜,过年过节发放的物品,所有人都一样。”在清运中心的活动室内,何成华告诉记者,一个专门用于培训农民工的基地马上就要成立。“我们就是想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给他们营造一个家的感觉,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用为农民工群体做点事
在公司的荣誉室里,任晓云近些年获得的众多荣誉被挂在墙上。今年,任晓云又被选举为十八大党代表,成为唯一名工作在首都生产第一线的环卫工人党代表,也是全国26名农民工党代表之一。谈到此次当选十八大代表,任晓云十分自豪,也很珍惜这次机会,他说,自己要继续坚持在第一线,履行党代表的职责,用自己的汗水换来首都的整洁。
“该学习的东西很多,之前北京市组织了党代表培训,培训代表如何履职,感觉压力很大,自己还有差距。”任晓云说,相比千千万万名农民工,他是幸运的。“许多农民工还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平时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缺乏技能的农民工,就业的面会越来越窄。”任晓云告诉记者,作为农民工代表,他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职业素质,作出自己的努力。
据介绍,任晓云是中共十八大的26名农民工党员代表之一。这个群体仅占代表总数1.14%,却肩负着中国2.5亿农民工的期盼。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反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农民工是中国过去三十多年诞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亿万怀着梦想的农家子弟离开农村、拥入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但拿着低廉工资的农民工却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而居高不下的房价,户籍壁垒,也成为众多农民工扎根城市的阻碍。
相较于2008年的十七大上的3名农民工代表,十八大的农民工代表人数已经有了明显增加,这也显示出国家对于这一群体的重视,表明农民工群体得到了更多的认同,这对于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现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道影响: 任晓云的事迹被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全球媒体关注十八大的一个焦点。采访中,任晓云告诉记者,从家乡媒体到全国媒体,再到国外媒体,对于他的采访一个接着一个。“作为一个农民工,我很骄傲,这显示了农民工的地位在提高,对于社会发展的也越来越重要。”任晓云说,比利时电视台已经对他来京务工的经历进行了报道,而来自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也提出了采访请求。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定了!迁安这所中学将有新变化~
定了!迁安这所小学将有大变化~
广告推送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