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房项目居民返迁之际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6 16:30:17
阅读:958一份出色的答卷
——写在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房项目居民返迁之际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本报记者单宇)
初冬的南湖畔,天气严寒却人心温暖。
历经两年多的开发建设,作为震后我市实施的最大的群众安居工程,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房项目全面竣工。11月16日,居民返迁正式开始。自这一天起,路南区19个村(居)的百姓们陆续领到新居钥匙开始喜迁新居。
两年,700多个日夜;
总投资110.7亿元;
规划用地1252.5亩;
总建筑规模244万余平方米;
2.3万名拆迁群众……
望着回迁群众一张张喜悦的笑脸,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房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来,从项目拆迁、建设到房屋分配,他全程参与,与广大建设者一起,在这块满怀着路南区2.3万名回迁群众热切期盼的土地上,日夜奋战,争分夺秒,攻坚克难,使这个全省乃至全国集中开建规模最大、参建单位最多、困难挑战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如期完工。创造了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上访事件、重大质量问题均为零的历史记录!演绎了南湖生态城建设史上的新传奇!创造了新唐山建设中的又一个奇迹!
“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在西北片区回迁房建设工程上,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抓得扎实具体,工作思路有许多创新,值得充分肯定。”市委书记王雪峰的评价表明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
而在这些建设者的心里,这则是他们向市委、市政府和2.3万名回迁群众交上的一份饱蘸心血的答卷!
领导关心是战胜困难的最大信心
2010年10月8日,随着市委书记王雪峰振聋发聩的一声:“南湖西北片区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安置小区项目正式开工!”该片区域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之而起。
此前,南湖西北片区19个村(居)群众,均住在始建于震后的简易房里,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乎都变成了危旧房屋。
早日对这一区域进行改造,让人民群众尽快住上环境宜人的新居,一直是市委、市政府谋划的一件大事,更是着眼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南湖生态城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填补城市功能缺失,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从项目谋划到启动,从项目融资、施工建设到公平分配,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明朗:举全市之力给予大力支持!
对此,建设者们感受深切——
市委书记王雪峰亲自参加开工仪式,并就做好项目融资作出重要批示;市长陈国鹰先后两次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现场调度会,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手续、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分包项目的市领导,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振县先后4次深入现场指挥调度,每月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企业债券发行审批工作几近停滞的危急时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久宗带领市发改委负责同志赴国家发改委进行协调;时任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陈学军、曹全民,先后数次进行现场办公,为项目建设倾注大量心血;副市长李国忠经常带领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慰问参建职工,在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征地拆迁、融资等关键问题上,研究具体措施,为加快项目建设清障排忧。
作为建设单位,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在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融资、手续跑办、廉政、稳定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调度制度、参建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现场协调制度等多种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全体参建干部职工,把建设一线作为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的主战场,借鉴企业生产“三班倒”模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格按计划组织施工。长达两年的持续攻坚,一批批干部的党性得到了考验,作风得到了锤炼,能力得到了提升。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高怀军,从项目主体结构设计到装修材料的选择,全程参与,亲自把关;副总指挥张新山,督导小区绿化施工;南湖投资公司董事长韩铁梅,适逢丈夫生病、女儿结婚,却一天没休;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南湖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王春喜,劳累过度出现血尿症状,医生要求立即入院治疗,但他仍坚持一边在办公室输液一边和大家研究工作,用生命和汗水诠释着南湖人“执著忘我”的敬业精神……
每一次领导批示,更加重一分责任!
每一次现场调度,更多了一次鞭策!
每一次亲切问候,更增添一份温暖!
众志成城!“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形成。打好这场攻坚战役,建设者们信心坚定!
各单位支持配合是迎难而上的无限勇气
责任上,回迁安置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百姓瞩目,意义深远!
规模上,住宅、公建、商业及市政配套设施全部改造工程集中、同步建设,开创了唐山市先例,全国罕见!
工期上,建设工期仅24个月,且期间跨越两个冬季、两个春节,虽长却短!
管理上,工程路网与房建同步施工,场地狭窄,人员众多,高峰期施工人员达6万余人,协调管理难度巨大!
任务之艰巨、使命之重大可见一斑。
为确保回迁安置房如期竣工,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坚持一切人力、财力向项目倾斜,一切工作为项目让路,举全部之力投入项目建设。委托省内最大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管,5家设计单位、6家BT施工单位、3家造价公司、1家设计监理单位、15家施工监理单位,同时进驻现场组织施工。指挥部主要领导多次赴武汉、廊坊、保定等地,逐一与6家BT施工单位一把手见面,督导落实资金,要求加快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建设者们放弃了节假日,昼夜组织施工,24小时轮班值守在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的700多个日日夜夜中,加班加点,如同家常便饭。
与此同时,以主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综合督导局、财政局、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审计局、城管局、路南区等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指挥部,全面进驻施工现场办公;市委督查室副主任孟德丰同志先后17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征地拆迁遗留问题;路南、路北两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到现场,路南区常务副区长张文明、路北区副区长武军等一些区领导更是成为了项目建设“协调员”;市规划局、国土局,特事特办,加快规划、土地手续审批;市环保、人防、地震、消防部门,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市审计局派驻专人进行跟踪审计;市质检站制定周密地竣工验收方案,加班加点组织工程验收;市住建局、城管局和供电公司,安排精干力量,昼夜组织燃气、热力、自来水、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良好的项目建设外部环境迅速形成……
为破解项目的融资难题,市发改委、住建局多次进京协调,争取中央保障房预算资金。以南湖生态城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确立了“做深做宽”的融资思路,主要领导先后16次赴国开行河北分行协调融资,派专人长期驻扎石家庄,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关系,借助该行人才智力优势,利用信托贷款、融资租赁、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出了一条“分类融资和多种方式”结合的融资道路,两年来,累计完成融资71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经过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20多个环节的会签,10亿元企业债券于今年10月正式发行,募集资金全部到账,开创了我市城投系统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先河。
统筹安排南湖整体开发时序,将建设资金向回迁安置房项目倾斜。2012年,面对回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全面加速,资金需求激增的实际情况,大幅压其他项目投资,将计划实施的2个亿元以上的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压缩投资3.6亿元。
群众信任是打造满意工程的不竭动力
两年来,路南区上至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至拆迁涉及的乡、村干部,高度重视拆迁群众的思想稳定和生活安置工作,层层组建工作组,在房屋设计方案意见征询、过渡费发放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安抚工作。在回迁房建设中,没有发生一起拆迁户围堵施工现场、阻挠施工的事件,充分显示了广大回迁群众对党委、政府的高度信任。
“一定要全力以赴将这一项目打造成满意工程,不辜负广大回迁群众的深切期盼!”从项目开工之日起,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始终把回迁安置房项目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稳定”四统一的原则,全力以赴保质量、保安全、保进度,努力打造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和谐工程。
为抓好安全生产,一系列安全生产保障方案出台。采取班子成员分组团承包方式,将140栋楼房安全生产责任分包至每位班子成员,层层明确责任目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年近60的朱彦明,长期坚守一线,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南湖派出所、城管执法大队,抽调精干力量,专门组建西北片区治安办公室,日夜维护现场社会治安秩序,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南湖生态城建设指挥部组建4支安全生产小分队,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巡查;每天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碰头会,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认真进行现场分析处理,把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两年多来,共组织防火安全培训43次,消防演练17次,进行安全生产拉网式排查165次,发现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35项,实现了施工人员零伤亡,在国内同等规模项目建设中实属罕见。
项目建设中,委托专业公司代表甲方行使监管职责,强化管理力量。此外,邀请市质监站驻场巡查监管,多渠道、多层次监管工程质量。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丝一毫瑕疵,都坚决不放过。在内外装修阶段,某建筑公司承建的一栋楼房一层有个楼口窗户经查不符合标准,便立刻责令对整栋楼都重新做,管理之严可见一斑。
为了让回迁群众对房屋质量放心,还在被拆迁的19个村庄中聘请了38名回迁居民代表作为工程监督员,邀请他们来施工现场进行查验,先后多次召开质量监督员座谈会,让回迁群众畅所欲言,充分听取回迁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维护了回迁群众对工程建设情况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年近50的王国珍在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项目中负责A区的监理工作。提起项目的建设,他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干了十几年的监理,走南闯北,什么场面都见过,但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工程,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领导和部门关注的工程,第一次见到建设过程中遇到这么多困难而且还能很好解决的工程,第一次见到管理这么严的工程,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而且能建得这么快的工程,第一次见到这么大而且还能令人这么满意的工程……”
工程建设阳光透明,群众的信任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12月2日,周日,初冬的小雪使气温又下降了许多。然而安置区内,却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平日里上班的群众,此时纷纷拿着刚分到手的新房钥匙,带着一家老小来看房,一些更早分到新房的群众,则开始忙着置备家具,准备入住。路南区西小艾村的回迁户艾振丰,难掩满心的喜悦:“以前,我家老少三代挤在三间房儿,那日子过得实在是太憋屈。如今,三间旧瓦房换成了三套带装修的新楼房,我们老两口儿再也不用和儿子、儿媳挤在一起住,连将来小孙子结婚了,都用不着发愁买房子!这种好事,连做梦都不敢想啊!”一位刚刚从新房中走出来的老大爷,更是拉着记者的手说:“以前,这么冷的下雪天,我们都忙着备柴生火呢,哪有功夫在外边唠嗑。现在,上楼坐电梯,天冷有暖气,我们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抽出时间去欣赏南湖的雪景了!”‥‥‥
回迁群众们的千言万语道出了建设者们所交这份答卷的分量。这,正是南湖西北片区回迁安置房项目建设的亮点所在……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