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北遵化:一条路改变了一个小村庄</h1> 2012-12-05 20:56:09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6 08:42:24

阅读:1205

  燕赵都市网记者闫漪

  圆满完成驻村帮扶任务,12月4日,进驻遵化市铁厂镇井匡峪村的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的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三位驻村干部与村干部、村民依依惜别,近一年的时间,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个人都已那么熟悉。井匡峪村村支书刘宝齐说,时间久了,村民对三位驻村干部已有了很深的感情,因为三位驻村干部的到来的确给这里带了太多的实质性的改变。“在大家的心里,三位驻村干部已经是村儿里人,我们之间没有差别,有的只有培养起来的感情。”刘宝齐说。出于感激,今年8月份,遵化市铁厂镇井匡峪村全体村民自发给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写来一封感谢信,感谢基层建设年里,市里来的驻村干部给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感谢他们给小村庄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过去1个多小时和现在的不到20分钟

  遵化市铁厂镇井匡峪村是邱庄水库旁的一个库区村,背靠山,面朝水,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全村仅60多户人家。采访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颠簸前行,狭窄的道路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行,而村里也只有一条环绕着邱庄水库的道路通向外界,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村民以种植红果、核桃、杏、梨等果树以及养鱼为生。

  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生活,外界的人第一感觉往往是惬意,然而如果这里的人们到十几里地外的镇里赶趟集,曾经都要算计算计老天是阴还是晴,那么这份惬意就荡然无存了。

  有句老话叫“富不富先看路”,而正是这句话困扰了这个小村庄几十年。

  “我们井匡峪村通往铁厂镇的唯一一条通道使用年限已经长达二三十年,路面破损特别严重,村里的红果和梨等都是八九月份成熟,可要是去镇里卖赶上阴雨天肯定是去不了。”村民刘国仲家种有100多棵红果树和二三十棵梨树,几十年来,每到八九月份果子成熟的季节,刘国仲总是担心老天的阴晴。“通往镇上的这条乡间路不下雨的时候,坑洼不平,7.5公里的路,开三马子得用一个多小时,要是下雨,那就歇了,一直得等到路干点儿了才能出行。赶个集,要是遇到收红果、梨的商贩,一说到我们村,本该5毛一斤就得变4毛,就这还得央求着人家,路不好走,不愿意来!”在刘国仲看来,这样一条通往镇上的唯一交通要道,困扰了和他一样的村民二三十年,也严重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投资环境。

  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的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三位驻村干部从驻村那天开始,就开始为这条路奔忙。他们多方联系跑办,确保了此项工程列入了省厅补助项目顺利立项实施。经过紧张的施工,今年8月20日,这条全长7.5公里、沿线涉及8个行政村的乡级道路,路面浇筑、路肩铺垫工作全部完工,道路全线贯通,受益人口达到了12000多人。

  12月4日下午,采访车沿着这条新修的平整水泥路一路前行,路两侧全部是果树,收获的季节,这里肯定是硕果累累,沿着这条道路,村民的红果、梨等农产品可以直接被送到镇上,而车程从之前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了20分钟以内。 “以前,卖个啥,买个啥都不方便,路要么颠簸、要么泥泞,下雨了,就得耽误赶集卖果儿,现在啥天儿也不怕了,到镇上赶个集,顺便就把水果贩子带到村里。”刘国仲说,由于修好了这条乡间路,今年镇里的每个集基本上都没耽误,算下来,今年光果木就多卖了六七千,这个收入顶上了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明年游客来可以有吃、有住啦

  “现在不是都问幸福不幸福吗?我也就是个井匡峪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不会说个啥,但我最近就是觉得生活挺有奔头儿的,你说这算不算幸福?”面对记者,村民刘宝柱满脸质朴的笑容。记者采访时,刘宝柱正在自己在建的二层饭店楼前“视察”。

  “除了养些鱼,我一直也在这个彩钢平房开个小饭店,但基本上要开不下去了。”刘宝柱说,由于村子依山伴水,春夏季节总会有些城里人到村里观个风景啥的,但由于几十年来进村的路不太好走,游客也就是稀稀两两,饭店生意也是越来越冷清。但随着村里通往铁厂镇的那条路修好,来村里的游客明显多了。

  但由于村里没什么像样的饭店和住宿,这么多年了,来村里的客人都是在村里玩够了,就雇个村里的小船,摆渡到邱庄水库南岸的丰润地界儿吃饭、住宿。

  “这是村里财富在流失啊!”驻村干部李宝军说。为了留住这笔财富,唐山市交通运输局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三位驻村干部找到有开饭店经验的刘宝柱,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这笔财富保留下来。

  在李宝军等驻村干部的建议下,刘宝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决定出资20多万元新建一座二层小楼,集饭店与住宿于一体。“明年天暖了,欢迎你们再来,就在我的店里吃、住!”刘宝柱热情地说。

  其实能帮助刘宝柱生意红火起来的,除了他自己的努力,还要村里的环境给力、吸引游客才行。也正是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三位驻村干部给村庄带来的变化,给了刘宝柱更多的信心。如今,在井匡峪村的中部有一个水泥铺就的几十平米的观景平台,观景平台上配备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和停车场。而在驻村干部进村之前,这个地方是一个废弃了三十来年的饵料加工厂危房,而危房和农户家之间只有一个能过三轮车的小路。经过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的联系,唐山市交通运输局特别投资15万元,拆除了原有危房,建成了现在的观景平台。这个观景平台背靠山,面朝水,看着水面上的小船,心很容易静下来。

  再利用一年把帮扶延伸

  由于井匡峪村是个小村,全村只有60多户人家,之前,全村只有一台变压器,由于容量小,村里经常断水、断电。“赶上每年七月到十月,水库里的鱼需要打氧,村里经常得动用柴油机发电。驻村干部来了,很快给我们村更新了变压器,又增换了一台新的变压器,全村用电得到了保障。”身为井匡峪村村支书,刘宝齐内心充满着感激。

  从今年的2月14日进驻到12月4日离开,李宝军、莫鑫和刘恩利三位驻村干部的帮助下,井匡峪村第一次有了垃圾桶、第一次有了农家书屋,第一次有了卫生室,而这里的村民也第一次有了思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唐山市交通运输局还特别将井匡峪村建成了该局交通系统教育训练基地,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局直各单位还采取村户分包的形式,将这个村的村户列为了全局的帮扶对象。 “我们今天走,但我们心里的任务还很重,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三位驻村干部还会一直关注和帮扶井匡峪村,帮助这里百姓继续寻找致富的出路。”驻村干部李宝军说,他们会将帮扶延伸下去。

编辑:吴光艳 来源:燕赵都市网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