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让我们留在这里——记警犬训导员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4 10:04:02
阅读:1088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雪杰 刘飞/文 鲁千国/图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对象不是身边的人,而是犬。他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犬为伍,他们就是警犬训导员。警犬对于他们来说是枪弹,是武器,是他们工作中的搭档,生活中的朋友。训练警犬是一项单调重复但又必须不厌其烦的工作,再加上这项工作又脏又累,很多人来到训练基地没多久就离开了,只有少数几位真正热爱警犬技术、喜欢与犬为伴的训导员坚持留了下来。
训练基地初体验
27日一早,记者来到了唐山市刑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
刚一进训练场,一位训导员就打趣地说,“警犬们的待遇比我们都好,住的都是小别墅。”记者看到操场南面外围的一排尖顶平房,大门上写着“犬舍”二字,干净整洁,这些都是训导员们每天打扫的结果。
大队长许滦军告诉记者,在这个训练基地,有一位多次获得全国警犬技术比赛大奖的训导员——陈永军。他是该大队副队长,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训导员,今年刚好是他参加工作的第20个年头,这些年他训练过的警犬、执行过的任务不计其数。
记者在大队长的引领下见到了这位训导员,一席深蓝色的训导服,衣服有点脏,沾着狗毛,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人很随和。
每天早上七点,陈永军会准时来到训练基地,开始一天的工作。通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换上训导服,“每天不知道要换多少次衣服,”陈永军指着自己的这身衣服和鞋子,笑着跟记者说,“每次训练完了,我身上也沾了一身的狗毛。”
随后,记者跟随陈永军进入犬舍,警犬毕竟不同于一般家犬,都是自幼接受训练,它们有很强的警觉性,记者一接近犬舍,笼内的警犬就开始扑咬。据陈永军介绍,目前基地一共有35条警犬,有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史宾格和马里努阿等。它们常年执行刑侦任务,直面犯罪现场,显得异常凶猛,即便是搜爆搜毒犬也很有气势,别说是罪犯,就是在训导员陪伴下的记者也感到胆寒。

训练场上,他们是共同进步的朋友
上午九点,陈永军从犬舍带出他训练多年的警犬“克林”,克林是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今年五岁,膘肥体健、毛色发亮,在训导员的陪同控制下,它并没有对记者表现出攻击性。出了犬舍的克林显得很兴奋,围着训练场不停地跑。有陈永军在场,记者也壮起胆子摸了摸克林的头,它很温和,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反感。
陈永军告诉记者,克林今天的训练内容包括障碍训练和搜爆训练。记者看到训练场内设置了板墙、三级跳架、独木桥等障碍物。它们的高度都远远超过了克林的体长,在跨越这些障碍的时候,克林显得有些胆怯,但在陈永军的鼓励和指挥下,克林还是一一完成了。陈永军说,“克林是一只搜爆犬,它的鼻子非常灵敏,和障碍训练相比,它的搜爆能力更强,在省公安厅组织的搜爆班训练中,我每次都是带着克林第一个上。”接着,记者跟随陈永军来到搜爆训练场,场地上停放着几辆废弃的汽车,只见克林马上就冲到汽车周边,围绕车身搜寻。“它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陈永军说。大概十点半,克林完成了上午的训练,而此时,陈永军的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陈永军说,“你别看它现在挺勇猛的,2007年刚弄来的时候胆子可小了,都不敢出犬舍,我每天都得抱着它出来,像哄小孩一样。它不敢上台阶,我就用火腿肠在上边逗它,这样它才慢慢地一阶一阶往上走。”克林从一只胆小无知的幼崽,变成现在战果累累、荣誉加身的优秀警犬,陈永军付出了很多辛劳。
“新来的警犬是最难训练的,一方面,我们要长时间地留在基地和它们培养感情;另一方面,还要从最基本的走线开始来训练它们的侦查能力。在这个阶段,我们都是晚上十二点出去走线,一般走八百米,藏好嗅源以后再折回来,睡两三个小时以后,五点钟起床,带着警犬出去寻找嗅源,这样反复训练。”经过这样十个月的艰苦训练,警犬才能具备出警侦查的能力。“这几个月我们回家的时间都很有限,也多亏家人理解。”陈永军说。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