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北“爱心代理妈妈”:留守孤困儿童的温情守护</h1> 2012-12-04 08:46:09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4 09:52:11

阅读:1209

  “如果没有陈妈妈,我的生命中将不会再出现‘妈妈’这个词。”这句话出自河北省磁县讲武城镇学区八里塚小学的张宁之口。她只有10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

  张宁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在她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在外出打工途中遭遇车祸身亡。为了赚钱,母亲只得让她和姥姥同住,自己继续外出打工。在张宁8岁时,母亲因癌症也离开了人世。“那时我从留守儿童变成了孤困儿童,我的生活里再没有妈妈这个称呼。”

  被张宁再次称为妈妈的人叫陈玉文,是磁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2009年的冬天,她带着羽绒服和食品走进张宁生活时,张宁却并没有“搭理”她。

  陈玉文说,第一次在学校见张宁时,她一句话都没有说,眼神中充满了胆怯、漠然,对人很冷淡,也不和其他孩子交谈。张宁则说,“初次见面我们有种陌生感。”

  他们的见面缘自当地开展的一项“爱心代理妈妈”活动。据河北省磁县妇联主席王玉珠介绍,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现实社会问题,妇联组织当地一些富有爱心的女士,与留守孤困儿童建立起一对一母子(女)亲情关系,用母爱和真情温暖孩子。这些爱心女士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爱心代理妈妈”。

  从第一次见面后,陈玉文心里开始多了一份对张宁的牵挂。每逢周末节假日她便把张宁带回家,辅导学习、做些好吃的食物,也会尽可能多地带她出去玩,有时周末加班就让张宁跟她到单位写作业。

  “渐渐我感觉和她的距离很近,有时候也感觉像有妈妈的孩子了。”张宁微笑着说。

  陈玉文清晰地记着张宁喊她妈妈那一天。相处半年后的一个周末,她往张宁姥爷家打电话告诉有事不能去看孩子时,张宁在电话里随口喊出了妈妈。“我一开始不相信,心里很复杂,老半天也缓不过劲儿。”

  今年夏天,一向省吃俭用的张宁破天荒地买了一件“奢侈品”,她用姥姥给她的零花钱买了一个廉价的戒指送给陈玉文。

  在与记者交谈中,张宁流利、大方,对生活很乐观,眼神中有一份自信。

  同张宁一样,磁县下七垣村的牛洁说起自己的爱心代理妈妈崔秀萍时一脸幸福。有一次,她突发高烧,奶奶束手无策时碰巧崔秀萍过来看望,“她不顾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的身体抱我上车,感觉她真的就是我妈妈。”

  崔秀萍决定做一名爱心代理妈妈的原因很朴实,“我只是不想让原本快乐的孩子们失去天真、失去一颗快乐的童心。”

  同崔秀萍一样,爱心代理妈妈杜海荣说,“看到孩子渴望母爱的眼神我心痛。”爱心代理妈妈张海芳则表示,希望能把妈妈的关爱送到父母没在身边的孩子们身上,“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寂寞。”

  王玉珠说,自2009年至今,磁县已有2300名爱心代理妈妈与留守孤困儿童建起一对一亲情互助。“她们弥补了留守孤困儿童的情感缺失,让这些缺失母爱的孩子回归天性。”

  河北省妇联副主席裴世馨表示,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和人口的大量流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目前仅河北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就达到25万名。“爱心代理妈妈”弥补了留守儿童中普遍出现亲情缺失、心理失衡等问题。

  目前,河北省妇联与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民政厅联合发出通知,将在全省开展“爱心代理妈妈”的志愿服务。

  采访结束时,张宁唱起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记者陈林)

编辑:刘巍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