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行动,感受被爱淹没的幸福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3 09:53:24
阅读:1197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金花
这个冬季,我们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当“圆梦行动”拉开帷幕,一名9岁的聋儿发出了“想让父母吃顿火锅”的声音时,一座城市的爱意瞬间决堤并迅速奔流起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这一波爱的洪流中,无论是梦想者还是圆梦者,每一个人都在精神上给了我们启迪和力量。
从梦想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
9岁聋儿李乐的妈妈,曾经为了给孩子募集手术费用而跪求路人,尽管当时医生已经建议她放弃治疗。如今,这位坚强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毅然选择了定居他乡,一边陪孩子上学,一边辛苦赚钱还债。
在复兴路上那家板面馆的二楼,一间20多平米的租屋装载了这个家的全部。为了节省空间,屋里是上下铺,门口挤放着一台洗衣机,离床两步开外就是一台破旧的“大头”电视机。带记者看他们的住处时,爸爸李虎憨厚腼腆的笑容中带着几分不好意思。35岁,当很多人还以“老男孩儿”的姿态观望人生时,李虎却早将此生许给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过得不容易,可当记者问他们是否还有其他愿望时,李乐的妈妈当时就哭了。她说:其实,还有很多人比我们更需要帮助。那一刻,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她是受助者,因为在精神上,她足以让我们仰视。
从圆梦者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
唐山市区的李女士想给孩子们买1000元钱的助听器电池,和记者取得联系时,这位女士不仅低调,甚至有些羞怯。记者联系好学校、约定好捐助时间后,身为捐助者的她居然称谢不停。那一刻,记者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如果这位好心人就在眼前,我会虔诚地向她深鞠一躬。而这一躬,与任何物质性的东西都无关。
无论是这位李女士还是要给孩子们买5000元钱学习用品的郭女士,她们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尊敬:因为,在毫不吝啬地表达爱心的同时,她们从未把自己放在被仰视的位置上。她们满目关爱地凝望着这些孩子,就如凝望着自己的孩子。
一个叫作“连心社”的爱心团队不得不提。他们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一个爱字组成了一个群体。和记者取得联系后他们提出了“条件”:不想捐助报道中提到过的孩子,因为那些孩子会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不想在12月3日那天去给孩子们圆梦,因为那天是国际残疾人日,人们不应该让孩子们在接受爱心的同时却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的残缺。
这样的“条件”的确给我们上了一课:在爱心之路上,今后我们还要走得更远,也必须学习很多。
作为倡导者,我们同样感触良多。这种感触绝非来自旁观,因为我们从未置身事外。
当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只能用手和含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用触觉和感觉去寻找自己的方向时,我们感到了无助。在那一刻,我们真的希望这世上有一种强大而神秘的力量,让他们瞬间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多彩,听到这个世界的美妙声音。
然而,我们能做的毕竟只有“神话”之外的事。一件衣服、一只书包,只要能给他们的小心灵带去一丝温暖,我们愿意。因为,在帮助他们的表象之外,我们在精神上和对人生的认知上收获了更多。这个冬天,一个共同的目标让许多陌生的心走到了一起;这个冬天,如潮的关爱,让每一个最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了温度;这个冬天,爱的潮水仍在蔓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