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感动河北人物推荐之大爱父女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3 09:53:17

阅读:1514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王天译/文

  推荐理由

  她,自幼患病,无奈中途辍学在家,19岁的她正值人生最灿烂的季节。在一次为父亲做饭途中,她不慎引燃外衣,为不惊醒刚刚躺下的父亲,她用手捂住衣服上的火焰,忍着剧痛自行跑到屋外灭火,却不想火势瞬间腾起,致使全身60%以上重度烧伤。捂衣服的左手严重变形落下终身残疾。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为女治病,他散尽家资,以每天搬运近17个小时铁水的工作,养活着一家五口。女儿不慎大面积烧伤,生命危在旦夕,他不惜割下自己后背上大片的皮肤来挽救女儿的生命,面对多舛的家境和仍未脱离危险的女儿,即便是仍然躺在病床上,他依然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家人:别怕,还有我在!

  女儿的孝顺和父亲的大爱,在这个寒冬,感动了太多的人。自11月20日本报报道后,短短10天的时间里,这个贫困多舛的家庭已收到来自河北各地爱心读者的捐款11万余元,捐血10000毫升以上。

  为父做饭19岁女孩意外烧伤

  11月14日下午4时许,在一家铸件厂端了十多个小时铁水的杨贺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玉田县虹桥镇芦庄村的家中,刚躺在床上,困意就立刻袭来。朦胧中,他感觉到女儿洋洋(化名)将一床棉被盖在了他身上,之后悄悄地关上了房门。

  “不知道过了多久,最多也不过十分钟的样子,我忽然朦朦胧胧地听到女儿的哭声从院子里传来,我一下子就惊醒了,掀开被子向外狂跑。”杨贺东回忆说,卧室的外面就是厨房,门一打开,一股刺鼻的焦糊味就呛入了他的喉咙,整间厨房内弥漫着浓烟。杨贺东来不及看这些,推开房门直奔外院。

  “我一辈子也不想回忆那时的场景啊!我的女儿啊,浑身上下的衣服已经烧光了,全身如同一块焦炭般蜷缩在地上,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爸,我疼,救救我’。”杨贺东满含着泪水告诉记者,几乎是出于本能,他忘记了衣服是怎样脱下来的,等他再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衣服包裹在了女儿身上,紧紧搂在怀中。

  “事后我才知道,那天女儿看我回来太累,盖上被子后就来到外屋准备做饭,可柴禾太湿不易点燃,女儿就往里面浇了一点煤油,却不曾想意外引燃了外衣,女儿怕声音太大吵醒了我,就用左手攥着起火的外衣衣角跑出去灭火。那天外面的风很大,女儿这一跑,火哪还灭得了?”杨贺东噙着泪花说,由于伤势太重,女儿当时攥着衣角的左手,再也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了。

  几分钟后,闻讯赶来的乡邻们拨打了急救电话,由于洋洋烧伤过重,当天下午,洋洋就被玉田县人民医院的急救车转送到了位于唐山市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5医院。

  割皮救女大爱父亲死亦何惧?

  11月19日下午,记者在255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见到杨贺东时,他正趴在病床上。由于后背刚大面积取完皮肤不久,杨贺东的整个上身都被纱布紧紧地包裹着,除了平趴在床上之外,杨贺东想侧身都极为困难。

  然而,身体的苦楚,杨贺东全然不放在心上,“只要能救女儿,别说割我点皮了,就是让我去死又能怎样?”杨贺东一脸决然地说。

  洋洋的主治大夫、255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王永岭告诉记者,洋洋送到医院后,院方立刻进行了抢救。“经查,火焰在洋洋身上燃烧了约20分钟,造成洋洋上半身及头部大面积烧伤,烧伤程度为3度,属重度烧伤,部分烧伤已经伤及肌肉甚至骨组织,烧伤面积为全身的60%,并伴有中度吸入性损伤。”王主任说,鉴于患者特大面积烧伤,自体皮源有限,不能满足自身创面修复,为救治性命必须进行移皮手术,而异体移皮需要20多万元的费用,洋洋一家根本无力承担,此外,就只有用亲属的皮肤了。

  王主任告诉记者,在得知可以将自己的皮肤移植到洋洋身上用以挽救生命之后,洋洋的母亲贺立新和父亲、姑姑都争相为洋洋捐献皮肤。“三人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杨贺东毅然决定,由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来担当割皮救女的责任。”王主任说,看着三个亲人为割皮救女而相持不下,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动容。

  11月17日,洋洋和父亲杨贺东一同被推进了手术室,杨贺东后背脊椎两侧的皮肤分别被取下“两鼓”,移植到了洋洋身上。然而,手术做完了,杨贺东的心却远比“切肤之痛”要痛得多。“医生告诉我,女儿烧伤太重了,虽然医院已经尽力减免了很多费用,但要到女儿完全康复,仍需要30余万元的费用,我去哪里能筹到这么多钱啊!”杨贺东绝望地说,在拼凑了10万元医药费后,他再也拿不出一分钱。

  家贫难继院方免除全部住院手术费用

  一直在旁哭泣的贺立新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一共育有两个女儿,出事的是大女儿,小女儿今年14岁,正在家中读初一,现在和已经73岁的奶奶一起在老家生活。“洋洋是个早产儿,7个月就出生了,这么多年来身体一直非常不好,我和丈夫几乎每年都要带洋洋往北京同仁医院求治,十多年来的积蓄全部用在了这上面。”贺立新说。

  今年7月份,杨贺东在当地一家铸件厂找到了一份搬运铁水的工作,然而由于已是不惑之年,厂方一直不愿用他,无奈之下,他提出和妻子同做一份工,共拿一份工资的方法,才得到了厂方的留用。“这么多年,我们一直种的是苞米,就在今年种了些土豆和白菜,可前段日子的一场冰雹,菜全毁在了田里,几乎颗粒无收。”贺立新哭泣着说。

  王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洋洋烧伤太重,躺在悬浮病床上的她自入院以来心跳一直没有低于130次/分钟,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在不停地负重奔跑,体能消耗很大,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药品和400至600毫升的血液,至治疗结束,最少也需要3万毫升血液。洋洋家乡的乡亲们得知后,开始组织为其捐血,考虑到乡亲们到市区费用太高,255医院和血站的工作人员特意开车来到洋洋老家,为乡亲们采集了6000毫升血液。同时,经255医院院方研究决定,减免了洋洋和杨贺东的全部住院费、护理费、手术费、麻醉费等一系列费用。“但是,就算这些全部免除,以洋洋目前的伤情而论,至治愈,至少仍需20多万元的药品支持,而这些费用,就只能由杨贺东一家自己来筹集了。”王永岭主任称。

  爱心读者捐钱献血情暖寒冬

  11月20日,本报以《大爱父亲割皮救助烧伤女儿》为题报道了杨贺东一家悲惨而又感人的事迹,杨贺东和洋洋的命运引起了众多爱心读者的关注。报道刊出的当天晚上,一名私企老板就为洋洋送来了万元现金,随后的十多天里,爱心不断涌动。

  21日晚,三名爱心人士从丰南驱车来到医院,送来了1500元现金;22日,一个身穿校服的中学生来到病房,将自己一把零用钱塞给杨贺东后,转身离去;22日,唐山开诚集团三名员工来院看望洋洋,放下了1万元钱;23日,一对母子来到病房,只有8岁的小男孩拿出了自己过年时攒下的2000元压岁钱;23日,一位清洁工在拿到工资的当晚,直奔银行向洋洋汇去了100元;24日,一位已经80多岁高龄的老人执著地给杨贺东打了7个电话索要银行卡号,硬是汇来了200块钱······至11月30日,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洋洋已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111927元,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地增加中。

  11月21日,本报向读者发出了为洋洋献血的号召,至11月29日,报名为洋洋献血的爱心读者已达38名,除唐山的读者外,更有来自哈尔滨、秦皇岛和邯郸的爱心人士。29日下午,其中的12名爱心人士和本报驻唐山的4名记者为洋洋献出了5500毫升血液,其余因为工作原因无法赶到献血现场的爱心人士,也表示会在周末之前陆续为洋洋献血,来自邯郸的两名爱心读者更是表示,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内,持续为洋洋捐献血小板。因为感动,这个冬天不再寒冷;因为爱心,这个贫寒的家庭也不再孤独.杨贺东和洋洋,这对坚强的父女,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也在不断被感动着。因为爱心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洋洋会重新站起来,杨贺东也会凭自己的努力,重新“铸造”一个温暖的家。

编辑:沈琦 来源:燕赵都市报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