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河北馆陶巧手农民“种”出千幅秸秆画(图)</h1> 2012-11-03 23:06:32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1 10:23:08

阅读:991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邢云通讯员李跃超)河北省馆陶县农民用小麦、玉米、高粱等各种植物秸秆,“种”出了上千幅“秸秆画”。如今,他们的作品投向市场,以其独特的“原生态和纯绿色”深受人们欢迎。

 
张鹏创作的秸秆画《古丛台》
 

  张鹏创作的秸秆画《栖》

  “秸秆画”灵感源自考古信息   

     

   2008年,馆陶县路桥乡南曹庄村农民张鹏,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发现了一条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秦怀王古墓里发现了“麦秆画”作品,历经两千多年“麦秆画”至今保存完好的消息。张鹏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立志要复活“秸秆画”这一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

  他一边在家务农,一边钻研“秸秆画”制作技术。张鹏自幼喜欢美术,受过名师指点,经过两年多数次的实验,他终于在2010年7月成功制作出了可以与信阳秦怀王古墓里“麦秆画”媲美的“秸秆画”作品。

  制作工艺须经20多道工序

  据张鹏介绍,他制作的“秸秆画”选用的材料有小麦、玉米、高粱等各种植物秸秆,画作中呈现的不同颜色全部是用烙铁熨烫出来,无任何染色。现在,他摸索出的一套秸秆画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其作品比两千年前的“麦杆画”更加完美。 “制作一幅80厘米×120厘米的画作,要连续工作一周才能完成,其中的二十几道工序,包括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据接好,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的植物秸秆,光泽透亮、韧性较强,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制剂,便能轻松存放而不变质,制作出的秸秆画作品能长久保存。

  巧手农民“绘画”致富

  为壮大秸秆画这一文化产业,在馆陶县政府扶持下,张鹏还成立了自己的“秸秆画业”公司,在县文化市场设立了秸秆画工作室。在自己创作的同时,还把这项技艺免费传授给周围其他农民,带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 自创业至今,张鹏创作的“秸秆画”因其古朴典雅,惟妙惟肖,富有立体感、层次感的特点大受人们欢迎,不仅走出了馆陶,还受到法国、美国等客商的青睐,很多作品走出了国门。

 
编辑:吴光艳 来源:燕赵都市网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