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气象站搬迁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1 09:07:45
阅读:1202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田林文/图

在唐山市迁西县城西北的一座矮山上,迁西县气象局新近建成的气象观测站已经在这里正式运行近一年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观测站已被城市建设步步包围。为了不影响气象探测环境,在迁西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详细的筹划和准备,2012年1月1日,新的气象观测站落成。这里距离原观测站的直线距离为2640米。
12月1日起,《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律形式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行政法规,《条例》对气象探测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期在城市发展和气象探测的博弈中,指出一条和谐之路。
气象观测站搬迁
唐山市迁西县东北方向的三抚路上,如果不是高高竖起的风向标,许多人并不知道在这样一座普通的矮山之上还有一个新建的迁西县气象局观测站。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周围视野开阔,没有任何高层建筑。
直线距离2公里外,就是旧气象观测站。迁西县气象局副局长郭金海记忆中的旧观测站,在2004年是还处在一片荒地之中,周围连一条好一些的公路都没有。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短短的几年时间,这里再次面临着被城市“吞噬”的境地。新建的高层建筑也逐渐逼近了观测站,探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气象监测与城市发展之争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翅膀,可能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现的“蝴蝶效应”。而气象学中,气象探测环境受到哪怕是一丁点的破坏和改变,同样会因为“蝴蝶效应”可能对气象预报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监测站周围建起了高楼,那么我们的气象观测数据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降低,从而不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郭金海说。
由于气象观测站的特殊性,对选址有着一整套科学而严格的要求,观测站的搬迁必须经过中国气象局批准,审批程序复杂,而且,一个好的站址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选定的。“我们在正式搬迁之前,已经对新站和老站进行了长达1年的对比观测,并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系统评估,这样才能将影响降到最低。”郭金海说。
新址将与公园比邻而居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和气象探测的博弈,《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已经2012年8月22日国务院第214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且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正式实施之后,气象观测环境及相关设施的保护也将明文规定被纳入法律条款中。其中对于国家一般气象站,禁止在观测场周边8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距离1/8的建筑物、构筑物。也就是说如建筑物为10米,那就必须在距离观测场80米以外建造。此外,还禁止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禁止在其周边1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禁止在其5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禁止在其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
“此次我们气象观测站的新址,周围将是一个大的公园和风景区,符合气象观测环境的要求。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与气象观测之间的矛盾。”郭金海说,“这样一来,观测站周边环境就能够保持长期稳定,能够满足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气象预报的科学性。”
唐山个别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堪忧
唐山市气象局业务处副处长刘光河告诉记者,目前唐山共有11个观测站。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位于乐亭县。国家基本气象站2个,位于遵化市和唐山市区西外环。剩下的8个均为国家一般气象站,位于唐山市其余各县市区。
刘光河告诉记者,目前唐山市的11个气象观测站中大部分气象探测环境良好,能够符合气象观测要求。但是也有个别观测站的探测环境保护与当地的城市发展产生了“矛盾”,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协调,努力推进气象探测环境的改善。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