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坑、垃圾山 城中村状态还要持续多久?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2-01 09:07:40
阅读:1251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 李雪杰/文 鲁千国/图




污水坑和垃圾山周围高楼林立
28日,本报读者李大爷打来电话,称其所住的小区旁边有一个城中村,村头有个臭水坑,环境十分恶劣。为了解情况,当天下午,记者在龙云楼西侧找到了这个臭水坑,水坑处在村东侧,和李大爷所住的龙云楼仅有一墙之隔,处在“城乡结合处”的尴尬位置,周围高楼林立,这个水坑所在的村庄显得有些突兀,而这里的环境问题也成了居民们口中的“三不管”、“烂摊子”。
“臭水坑”和“垃圾山”是怎么回事
这个被围在高楼大厦之中的小村庄叫做“碑子院”,位于翔云道和卫国路交叉口的西侧,记者走进村子,看到村子里道路不平,沟壑横流,宽一点的主街上挖了地上排水沟,窄一点的巷子里就只有一些较浅的沟沟壑壑,污水横流。说起村东头臭水坑,村民们说,村里的污水没有地方排,只好挖了沟流到那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一个臭水坑。记者看到,这个水坑大概有200平米大小,水已经成了黑褐色,上面飘着一层浮油,还有一些塑料袋。水坑边上是一个十几米高的垃圾山,基本上都是一些碎砖头、水泥块等建筑垃圾,中间夹杂着塑料袋等生活垃圾。这个城中村即将拆迁,但由于拆迁进程缓慢,碑子院这几年以来就一直处在这种这种环境状态中。
“房子都租出去了,环境差了没人管,脏水都是随处一泼”
记者在进村的路上采访了碑子院的一位村民,他告诉记者,“现在村子里大部分都不是我们本村人,村里人基本上都做了房东,打工的、摆摊卖饭的外地人都在我们村子里租房子,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生活垃圾就增多了。”记者了解到,村民们家里房屋富裕,自己家住一间,其余就租给外来打工者,为了多租几间,许多村民还在自家盖上了厢房出租。“村里的地下排水管道早就坏了,各家洗菜做饭的污水都是随处一泼,没办法,上个月村里又挖了几条大水沟,让这些污水都排到东边的大坑里。”
房租便宜,是外来打工者在这里租房的主因 吴大哥是外地来的建筑工,他已经在这个村子租房十几年了,他说,“这里房租很便宜,我自己租了一个七八平米的小屋,一年2000元,虽然屋子小,就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但是我长期在外面做工,就晚上回来睡个觉,也还不错了。”还有一位郭大哥,他是安阳人,在唐山生活12年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在这里,父子俩一起做糖葫芦,每天骑着三轮车去送货,一天送两次。他在碑子院租房已经有七年了,他说自己赚的钱只够养家糊口,这里房租便宜,他们一家租了一个院子,平均一间房大概170元,这对他来说还能承受。当记者问到这里的环境问题时,郭大哥说,“环境是差了点,但是也没办法啊,房租便宜,就将就着过好了,明年我的小儿子也要来唐山了,到时候可能会换个好点的地方住。”
据记者了解,这个村子里的外来人员主要是建筑或者装修工人,另外就是在市区摆摊卖小吃的小商贩们,他们少则住了三五年,多则住了十几年,他们选择在这个城中村中生活,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房租便宜。
“维持成这样已经算是不错了,这只能说是城中村特色”
记者来到位于碑子院西面的村委会,记者在村委会见到了村长赵忠国,记者说明来意后,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做村子的环境卫生,能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已经算是不错了。”提到村内脏乱的街道以及污水横流的排水沟,赵忠国有些无奈,他用“城中村特色”来称呼现在的这种状态。“虽然这里是市区,但碑子院毕竟是一个村子,现在都不种地了,自家的垃圾也都不再囤起来做肥料了,很难处理。”“另外,我们村现在本村人4250人,外来人口将近10000人,相当于现在住在这里的三分之二都是外地打工人员,真的不好管理。”
当记者问到对于这种脏乱情况的处理时,赵忠国说,“为了保持这里的环境,我们村干部专门组织过清理活动,经常大家一起劳动清理一下,也曾经想通过处罚方式让大家自觉保护环境,但都没什么效果。”。“我们这个村子,每年四月份就要开始雇人打药,一直到十月底,就是因为天气一暖,苍蝇蚊子到处飞,我们就在垃圾多的地方打上药,村里长期投钱雇着十个保洁员打扫,扫出来的垃圾就让路北区城建局拉走,现在只能这么维持着,我们现在就盼着房子快点建完,我们好都搬进楼房去。”
编者按: 城中村的尴尬状态或许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如果不尽快结束,不但生活在村子里的村民、外来打工者无法拥有好的生活环境,就连村子周围的居民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一方面,需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爱护自己的环境,从自身做起;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尽快行动,改善生活在污水垃圾之中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