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90后兵哥哥资助封龙山女生 爱心接力没有终点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10-12 11:55:22
阅读:1049
资助山村女学生的10名军校大学生。
一边是家境贫寒的普通高中生,一边是在军校就读的10名“90后”学员。本来并无任何联系的他们,如今却因数张汇款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一段爱心助学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新学期的“心”班会
新学期开学不久,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10名大三学员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如何将“兵哥哥爱心基金”继续下去?此前,10名90后大学生兵哥哥组织的爱心基金已持续14个月,“彦乔对今年的成绩不太满意,选择复读一年,我们应该继续资助她。”
冯彦乔是鹿泉市铜冶镇一名高中生,父亲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尽管家境贫寒,但彦乔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去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70多岁的爷爷患上了脑血栓,巨额的医疗费加重了这个家庭的负担。彦乔不得不做出了一个决定——退学。
彦乔辍学时,学校老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军械工程学院的10名大学生兵哥哥愿意资助她读书。
2011年4月,濒临辍学的冯彦乔第一次收到“兵哥哥”的300元助学金。
拿着汇款单,彦乔的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奶奶,我又可以上学了!”
此后,每月月底,彦乔都会收到“兵哥哥”的汇款单,直到今年六月参加高考,共收到14张农村信用合作社汇款单。
一群90后的
“兵哥哥爱心基金”
说起成立“兵哥哥爱心基金”,10名90后兵哥哥的代表庄宇航说灵感源自《解放军报》的一篇报道。
2011年3月,时任班长的庄宇航看到一篇战士资助贫困学生的报道,“能不能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有了这个想法,庄宇航在学雷锋主题班会上发起号召。“算我一个,”尹大禹第一个响应了班长,很快,这个想法得到了全班10名同学的响应。
在学院的帮助下,10名“兵哥哥”找到了鹿泉的冯彦乔。为帮助冯彦乔完成学业,大家决定,每人每月从自己的津贴中省出30元,作为“兵哥哥爱心基金”汇给彦乔。
就这样,每个月底发津贴的时候,大家都会拿出30元,待到周末外出时,再由张凯将300元钱以“兵哥哥”的名义汇给冯彦乔。转眼间,一年过去了,2012年4月,距离冯彦乔高考不足三个月,薛航提出,临近高考,应该给彦乔增加点营养,于是大家将汇款的金额提高到每人每月50元。自此,汇款金额由300元变为了500元。
为供孙女上学
奶奶每天上山卖货
今年高考结束,6名“兵哥哥”代表来到鹿泉市铜冶镇桥门沟村看望冯彦乔。两间简陋的平房,角落里堆满空的塑料瓶映入眼帘。家里除有几亩薄地,只靠奶奶一个人挣些零钱补贴家用。平日里,靠捡废品和卖零货赚钱。
出了彦乔的家,沿山路前行便是封龙山了,奶奶平时就是在封龙山山顶的景区摆个小摊,卖矿泉水、方便面等物品。
“奶奶一天赚个十来块钱吧。”庄宇航听奶奶说,封龙山旺季的时候生意还不错,淡季的时候就挣不了这么多了。
为供孙女上学,奶奶每天天一亮就背起竹篓上山补货,近两个小时的负重攀登才能到达山顶。
爱心接力赛没有终点
10名90后的兵哥哥大部分来自城市,家庭条件都不差,对于贫困,他们之前没有很深的理解。经过对冯彦乔一年的资助,兵哥哥们也有了不小的转变。他们10个人自从成立了爱心基金,就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回头看看过去的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知道如何珍惜幸福了。”
随着对生活的体验不断深入,兵哥哥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樊仕豪说,作为90后,我们更要展现新一代青年人的风采,破除曾经的“标签印象”,努力争做青春的脊梁。
“即使我们毕业了,‘兵哥哥爱心基金’也不会消失,”庄宇航告诉记者,爱心基金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接力棒不会因自己毕业就丢掉,爱心将会继续传承下去。文/图记者谢鑫名 李兵 实习生杨宏泽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