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翰墨飘香点染山海雄关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9-26 09:02:33

阅读:701

  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的山海关,不仅景色壮丽优美,而且文化气氛浓厚,历代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大量书法印迹。今年7月底,山海关正式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大批书法新秀在古城中崛起,大街小巷飘散的墨香使书法成为古城中绵延不息的一缕文脉,点染着山海雄关。

  稀世墨宝可追溯600余年

  9月20日,记者走进山海关古城,在天下第一关景区看到,城楼牌匾上“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游客争相摄影留念。这块“天下第一关”匾额,相传出自明代山海关藉进士萧显之手。此外,山海关自1381年建关设卫以来,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无数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曾到此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目前山海关境内的匾额联对、碑刻摩崖,俯拾皆是,其中孟姜女庙有清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御题;长寿山的“寿”字碑林,结合奇峰异石,镌刻不同朝代名人“寿”字书迹,形成了历代中国书法名家“寿”字大全;老龙头的康熙御笔和乾隆御碑均为稀世墨宝……

  这些艺术珍品不仅使山海关这座紫塞雄关历久弥香,还深深影响和熏陶着一代代关城人民,崇尚书法、张扬中国书道的浓厚文化氛围久已形成,绵延流长,传承至今。

  小书馆里走出书法大家

  历史的沉淀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瑰宝,山海关今年又跻身于“中国书法之乡”的行列。据介绍,目前,仅有14万人口的山海关区有各级书法协会会员110人。其中,中国书协会员10人,河北省书协会员13人。这些会员不仅年龄小,而且创作能力强,创作势头在全国领先。“有邻书馆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走出7位全国书协会员。”据山海关区书协秘书长赵亮介绍,有邻书馆是山海关一个小型青年书法精英社团,当时关城内爱好书法的青年在城里租了一个破旧的红砖房,通常六七个人晚上凑在一起,现场写字、交流,有条件时还请些老师进行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讲座。“当时条件太差了,冬天没暖气,夏天特别热,还正对着公共厕所。”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乔海光、李杰、周博、赵亮、王胜文、徐鹏、张新先后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多年来屡获国家级大奖。其中,乔海光的书法作品在第八届国展获提名奖;周博、李杰、王胜文的书法作品入展第九届国展;王胜文的书法作品入展第十届国展;赵亮、李杰的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展;周博、赵亮、李杰、王胜文、徐鹏的书法作品先后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册页展、草书展、新人展、青年展、楹联展、篆书展、手卷展等书法单项展,李杰书法作品荣获第二届楹联展二等奖。

  以老带新艺术之花不败

  “田雪晴、王雪松、陈彦妃这三个孩子也先后在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入展、获奖。”不仅青年一代跻身全国优秀书法家之列,山海关中小学学生的书法水平也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据赵亮介绍,区书协不仅在全区各类艺术学校、老年大学和各小学校,广泛开展书法普及教育活动,要求各教学机构坚持书法教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深入普及书法知识。更是注重多种形式开展书法交流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缀华书院书画观摩交流笔会”、“古城书坛庆功会及观摩交流笔会”、“秦唐两地书画家交流笔会”等10余次书法艺术交流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山海关区常年坚持习练书法的爱好者已达数千人,山海关的书法事业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发展后劲。

  “书法之乡”大有可为今年7月底,山海关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后,山海关区在古城内最繁华的东大街为书法家协会特批了一处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在一楼大厅,关城内土生土长的著名书法家的作品都在这里展示着。二楼则是书法爱好者们日常活动和交流的“天堂”:每周二四六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培训;每周六上午公开讲座、下午对教师培训……“把爱好者们请进来,让书法家们走出去。”赵亮表示,今后山海关区书协将充分发挥普及、推广书法的作用,深入基层,到部队、机关、学校、企业中去,提高全区书法界的整体创作水平,也为宣传山海关、提升山海关的文化影响力发挥作用。(记者 贾俊秋 文/图)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