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令支”名称的由来与演化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9-17 08:47:30
阅读:1501
今迁安市、迁西县和滦县以北跨燕山至内蒙古地域,古称“令支”,春秋时分属令支国(今市域西、北部)和孤竹国(今市域东、南部),曾一度为山戎族统治;秦时为离枝县,属辽西郡;汉朝改离枝县为令支县(县治于今市域内)和肥如(国、县间设)分属,隶属幽州辽西郡;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1年)省。<br />
“令支”名称来源有几种,现列举如下:<br />
一、名自所产野生植物<br />
其一,“令支”地名的始源,是来自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物产,这就是当时境内到处可见的野生果树———杜梨。因杜梨树枝多生木质尖刺,刺长约2厘米,对于人类行走、爬树、采摘果实多有不便,给人印象很深,古代人多由印象深的事物开始认识,由此人们常说“梨枝”,而少说“梨树”。“令支”即“梨枝”谐音演变而来,音变的同时文字也发生了嬗变。<br />
迁安、迁西地区,现在所产的安梨多是以杜梨为本嫁接而成的。但是,由于杜梨果小、味涩,不为人们所爱惜,随着历代开发和农业垦植,多为人们所砍伐,或作木材,或作薪柴,逐代大减。尽管如此,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在迁安、迁西各地仍处处可见杜梨树。解放初期,阎家店乡有个自然村叫“杜梨村”。可见杜梨树在历史上确实是令支地域的一大自然资源和特殊景观。“令支”缘此得名是顺其自然,不足为奇的。<br />
二、来自原始先民的崇拜<br />
其一,来自鸟图腾崇拜。据传, 令支部族活动区域,有一种山鸟,雌鸟叫一声令唧(拟音),雄鸟就答一声夫令唧(拟音),先民就以此鸟为自己的部族图腾。后来中原人以汉字记其音,写作“令支”(支,古音齐),也写作“不令支(不,古音夫)。<br />
其二,原始先民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息繁衍,对生殖的神秘充满崇拜之情,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间,男根崇拜尤其突出,“孤竹”亦如是。 <br />
三、名自古部落<br />
夏、商、西周时期,先是“令支”部落活动在燕山之北;周末,“令支”部落越过燕山,东与孤竹国,西与无终国为邻。地域大致包括南至渤海湾、北至蒙古沙漠(山戎活动区域)的燕山南北,<br />
四、名自方国<br />
商初,汤封墨台氏为孤竹君,增加了部分“令支”部落活动地域,延伸到青龙河流域到滦河汇合处及滦河下游。孤竹国的西北为“令支”国地;商周以后,封同姓于“蓟”(今北京西南),跨燕山为“燕国”,“令支”国居于“燕国”和“孤竹国”之间的辽河、燕山、滦河流域,令支、孤竹国是北方最古老的国家。<br />
五、山戎族统治被齐燕灭并入燕地<br />
齐桓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4年),齐、燕再次联合伐山戎,灭山戎族统治的令支、孤竹二国,地归燕国,属燕国辽西郡。<br />
六、名自郡县制<br />
战国燕设五郡中,以辽西郡统旧“令支国”主体区域。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设离枝(与“令支”近音)县,属辽西郡;汉朝改离枝县为令支县,属幽州刺史部辽西郡,至鲜卑族拓跋氏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撤销建制。<br />
七、西汉时令支县疆域<br />
《汉书》所载令支县的疆域,对照当今地理建制,约南至今河北滦县首阳山;西至燕山南迁西县、遵化市,燕山北承德县、平泉县;北至凌源市;东至燕山南青龙河、滦河分水岭(今迁安市域内)。<br />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