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龙山头渡口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9-17 08:46:09

阅读:1472
    滦河大桥修建前,人们在滦河上设置渡口,用木船渡河。当时迁安境内较大的渡口是爪村渡口,它是迁安通滦州的必经之路。滦河到此分为两支,北边有徐杨崖渡口,两渡口之间还隔有3里地沙滩,给过境车辆及行人带来极大的困难。日寇侵略中国后,1939年,日伪抓民工在龙山修盘山公路,爪村渡口停渡合并为龙山头渡口。解放前后几年中,根据河道的变更,爪村和龙山头两渡口交互使用。<br />     清末民初,龙山头渡口和商庄渡口一度合并,船只一直由山东庄王姓世代经营,他们以摆渡为生,坐船费分现钱和粮食,较远的行人付现钱,渡口附近十里八里各村乡亲当时不花钱,等到秋后给粮食,到时,船工拉着毛驴带着口袋各村串户去收粮,叫打秋分,多少没定数,可多可少。<br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调拨大中小三种船,大船每次可载3部汽车或12辆马车,中等船可载一部汽车或3辆马车,小船可渡二三十人。大船满载时需十几个船工支撑,两人掌舵。1958年政府在渡口修建房屋,立食堂、盖宿舍,工会组织定期放映电影,开展娱乐活动。<br />     船工们不分昼夜,以渡口为家,常年住在渡口,行人随到随摆,小船要等够四五个人以上才摆一次,每次渡人或渡车的多少,根据行人多少,水量大小而定。水稳时,渡船都是直线横渡到对岸;夏季水大时水流湍急,起船到对岸停船,上下相差一二华里。行人及车辆下船后,船工再将船拉到上游,循环往复下去。搭木板上船极其劳累,尤其是马车上船更麻烦,先将长套牲畜卸下,搭上木板上船后再将驾辕的牲口也卸下,有的牲畜怕水不上船,船工就前拉后推,其艰辛不用细讲。<br />     1958年,渡口收归国有,成立了管理委员会,远近坐船的一律收费,行人每人每次五分,牲畜或车一角,马车、汽车视轻重载而定。渡口收入20%上缴国家,作为修船、购车之用,其余80%为船工报酬。1969年,渡口下放到附近的徐崖、山东庄、爪村等几个大队管理,又成立渡口管理委员会。这时船工已发展到72人,渡口收入27%归国家,其余73%归几个大队,大队给本村的渡口工人记工分,每月另外给10元生活补助,但隔了一年多又恢复了工资制。1970年,有大小渡船12只,平均日渡汽车60至80辆,马车100至130辆,行人1200至1500人次。<br />     爪村渡口,龙山头渡口,解决了人们的过河困难,给附近村民及远方行人提供了方便,但一到汛期就不能摆渡,有时一两天不敢开船。渡口沉船的事屡有发生。人们渴望架设一座大桥,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雨冰雪,一年四季都能畅通无阻。1973年9月30日,龙山头渡口停渡,滦河大桥通车,桥面净宽7米,两边各附道0.75米,大桥通车典礼那一天,人声沸腾,万众欢呼。十年后,距此桥西200米处,又架起第二座滦河大桥,主桥长846米,引桥306米,彻底结束了世世代代交通阻隔的历史。滦河龙山头渡口也彻底完成它的历史重任。<br />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