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8种短信诈骗 警方一一分析 教你识破骗子伎俩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2-09-14 09:35:29
阅读:707当下,短信诈骗已成为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时值中秋国庆双节将至,石家庄市公安局总结出8种短信诈骗的常用方式,以帮助市民识破骗子的伎俩,防止上当受骗。
1、“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
受骗对象:企业老板、经理。
警方分析:一句“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将骗子当成老朋友或老同学。骗子会在适当时机向受害人提出借钱要求,受害人往往念旧情不忍拒绝。
警方支招:收到此类短信,可联系其他同学核实此人身份,不要轻易汇出钱款。
2、“我是某电信公司(公安局、检察院)的,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近期,冒充政府职能部门的新型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不法分子假冒政府职能部门的名义,谎称受害人的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或涉及刑事案件,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受害人到银行自动存取款机前,根据其电话提示进行数据更改操作,将受害者账户内的钱转走。
受骗对象:中老年人。
警方分析:如果公安机关在办案时,确需冻结当事人银行账户的,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即使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也会让当事人到当地的金融机构办理,而不会让当事人将钱汇到所谓的“指定账户”。
警方支招:主动到相关部门查询,诈骗就难以得逞。
3、“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
受骗对象:彩民或股民。
警方分析:利用受害人的投机心理,以需要收取少量会员费、服务费等手段骗钱。
警方支招:投资时要查询此类机构和人员的业务资格,不要盲目支付会员费或授权他人代理操作账户管理及交易事项,最好去投资公司现场看看。一旦涉及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情况,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身份确认。
一旦发生短信诈骗案件,除及时报警外,还要保存好转款凭证、对方账号等相关证据材料,以便警方调查取证以及钱款的追回。
4、“我是×××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受骗对象:购车或购房一族。
警方分析:骗子冒充税务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通过短信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再打电话通知你“购买的汽车、房屋可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受害人一旦与所谓的“税务局”联系后,对方立即让受害人到银行自动存取款机上进行退税转账操作,将受害人的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警方支招:汽车退税都需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发现此情况,最好到税务、车管等部门核实。
5、“爸妈:我的信用卡丢了,速汇学费和生活费至我同学的工商银行卡上,卡号为XXXXXX。”
受骗对象:有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
警方分析:这是个老一些的骗术了,但因为各学校刚开学,还是有必要再次提醒一下家长们。家长收到这类短信后,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警方支招: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做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计,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一时联系不上,还可与子女的同学、战友、同事、朋友、领导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6、“顾客您好!您已经在某超市透支消费××××元,垂询电话××××××××。”
受骗对象:刷卡消费人群。
警方分析:这类骗局让你打电话到预先设置好的号码,然后冒充银行人员行骗,告诉你需进行银行卡升级保护,然后借机将卡内资金转入其他账户。
警方支招:短信里留的电话,市民可通过114查实,不能轻易转账。
7、“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
受骗对象:急需大笔资金者。
警方分析:一旦有人与其联系上,其便以需预交保证金、月利息等名义骗钱。
警方支招:不要轻信网络、短信等得到的贷款信息。
8、“恭喜您获得某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等奖,公司电话××××××××。”
受骗对象:贪图意外钱财者。
警方分析:当受害人拨通电话后,会有人“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然后告诉你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收到钱后便杳无音讯。
警方支招: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记者 郝子朔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