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迁安市:文明城市 你我共建——迁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全体干警坚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5:45

阅读:2284

迁安信息港消息 7月15日,《迁安时讯》上刊发的《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设立“扶贫济困基金”彰显人性情怀》报道感人至深。2008年以来,迁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全体干警每月坚持自发捐款,近3年的时间,基金总额累积达6万多元,为贫困大学生姚建广等提供了雪中送炭的关怀和帮助,实现了他们为贫困群众做点事情的初衷。在想干事与干成事之间,集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特别是他们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其一,贵在坚持。自基金设立以来,他们雷打不动地坚持着注入资金,200元、100元、50元不等,数额虽说不大,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种不懈怠、不停步、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助人之心,但很多时候或忙于琐事而迟迟不见行动,或偶尔为之便放下,难于坚持。他们这种精神不难能可贵么?

其二,贵在同心。爱心捐款不是行政命令,全凭个人的意愿。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全体干警能够如此步调一致,将扶贫济困当成共同的事业,缘于他们共同的社会责任意识,缘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扶贫济困的善心。对于爱心事业,他们有着如此强烈的共识,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的人员有变化,但爱心捐款却成了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种精神不难能可贵么?

其三,贵在大义。成立这项基金的初衷,无关乎名利,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他们想问题、干事情,首先从大局出发,从集体出发,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行动,人民群众怎么会不满意?怎么会不拥护?这种精神不难能可贵么?

从迁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全体干警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同心、大义等优秀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体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正是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真实写照。

2011年3月,迁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综合荣誉,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综合环境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珍贵的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迁安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迁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迁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倾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决不仅仅是要打造一张城市“名片”,它包含着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等等诸多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归根结底是让城市发展更美好,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

既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人民群众,创建工作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迁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只有树立坚持不懈的信念,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视创建的困难为考验,化创建的艰苦为享受,创建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只有发扬同心同德的精神,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当作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树立“城市因我而美,我以城市为荣”的理念,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创建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只有恪守崇尚大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一切以城市的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关键时刻舍得牺牲个人利益,创建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的就是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创建的主体,全国文明城市,需要你我同建。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启动以来,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通过市内主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文明礼仪常识;利用市区主要路口、广场(公园)的电子屏以及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口号标语和相关常识;在各社区、城中村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固定展板展示、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口号和相关知识;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印制成问卷、明白纸,发放到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手中,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和相关内容,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期,市文明委将在全市城乡组织开展“你我同行共创文明”全民行动,怎样更进一步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的主体,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的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就要发扬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弘扬干部与群众手拉手的优良作风,创建的全过程都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动员和激励市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创建,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大力倡导社会公德,争做合格文明市民;要积极搭建市民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各类创建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市民参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主题活动,使广大市民自觉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添光彩,真正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的主体,就要以新迁安人文精神为引领,打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在全市进一步广泛宣传和弘扬以“博爱、互助、质朴、拼搏”为主要内容的新迁安人文精神,强化全市人民对人文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打造迁安人文品牌,使之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要在全市深入开展“弘扬新迁安人文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讨论活动,让新迁安人文精神在创建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展示,让新迁安人文精神指引行动,激发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和干劲,推动创建工作取得最终的胜利。

要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的主体,就要引导广大市民形成三种风气,让文明成为广大市民自觉的行为习惯。一是学习他人的风气。我们的身边不乏榜样,像已故的百姓不富、我心不安,红旗不倒的党支部书记史明星;像48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小叔子的“中国好人”嫂娘杜玉茹;像烈火中救人的水务局职工张继明……几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道德模范、“学雷锋十佳”、“身边好人”、“十大孝星”、“健康文明之星”、“文明市民”等一系列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一大批先进人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广大市民学先进、比差距、争当文明市民,通过不断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品格,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推动市民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二是自我教育的风气。要充分发挥村民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市民学校等教育培训功能,教育引导市民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加强自身修养,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传唱、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等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迪。三是帮助他人的风气。志愿服务是帮助他人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迁安市志愿者协会于2010年成立,下设青年、巾帼、科普、环保、医疗等八大志愿者协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常怀助人之心的志愿者加入队伍,先后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慰问老退伍军人等公益活动。要在全市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教育引导市民形成志愿服务、奉献他人的理念,广泛深入地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为奉献者(老红军、老战士、老劳模)奉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性志愿服务等项活动,让志愿服务之花开遍迁安大地。

要让人民群众成为创建的主体,就要健全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推动创建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健全规范约束机制。要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人代表城市形象”的理念,自觉以《迁安市民文明公约》和《迁安市民公共行为规范》约束言行,不断提升文明素养;要健全完善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制度约束人、教育人,提高行业服务水平,逐步使“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习惯。二是健全表彰奖励机制。要坚持每年评选一批“文明市民标兵”、“道德模范”、“学雷锋十佳”等先进典型人物,建立健全表彰奖励机制,给予“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精神和物质双重褒奖,让好人在社会上受尊重,在生活上得关怀,在物质上获好处,打造“明星”效应,鼓励人人争先进、当模范,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美德的良好氛围。三是健全督导检查机制。在创建工作中,要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民情民意大测评,将群众的支持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加强督导检查,使创建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实现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让我们举全市之力,共同开创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争取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共同目标早日实现!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