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旗帜:明星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行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5:33
阅读:1461迁安信息港消息:我叫崔丽颖,在大崔庄镇信访办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崔庄人,我对史明星并不陌生,也听说过石梯子沟村的观花节。上班以后,跟史书记有过几次接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朴实无华的外表。以前,我总以为史明星作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干部、多年的人大代表,应该是西装革履、派头十足。可是,没想到,我亲眼见到的史书记和我想象的截然相反。看上去他有50多岁的样子,花白的头发、黝黑的脸、浓浓的眉毛、憨厚的笑容、宽阔的肩膀,身穿一件普通衬衫,说话随和又稍带幽默,感觉就和我们村里的叔叔大伯差不多。
没想到,与史书记真正结缘,竟然是他去世后。我作为一名讲解员,在向别人介绍他的先进事迹时,才逐渐地了解了他。
刚接到解说词的时侯,我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太多的感触,我都觉得自己的解说苍白无力。长时间呆在石梯子沟村委会,使得我有很多机会能接触到曾经与史书记并肩奋斗的村干部,还有老党员和普通群众。正是透过观察他们,我的内心才真正被触动,渐渐地找到了打开心结的钥匙。
史书记去世后石梯子沟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日那天,村里的党员们和我一起参观了各个展室。在我解说的过程中,他们都听得特别认真,很多党员都留下了眼泪。解说结束后,人们都纷纷离开了展室,可是有位老党员却站在展柜旁边舍不得离开。我来到了那位老人身边,他指着史书记穿过的破旧衣服对我说:“我们史书记是个好人呐,我们这些老党员都是和他一起走过来的,他是啥样的人我们心里最清楚,不管对什么人他都和和气气的,不论是关系好的,还是以前闹过别扭的,只要是谁有事儿找到他,他没有不管的。”
还有一天,我在史书记的办公室里整理材料,有两个妇女站在门口往里望,问我能不能进来看看,我说当然可以。她们俩进来后走到史书记的办公桌前停下了,年长的那位翻看着桌上史书记的工作日记。我走过去想和她们攀谈几句,但我看到了看日记的那位大姐眼里闪烁着泪花……
这几天,石梯子沟村群众都在自发地捐款,他们要给史书记立块碑。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走进办公室,和张桂文书记说,我们听说村里要给史书记立碑,所以过来看看,咱们别捐款了,就直接把村里每月发给老人的钱拿去用,给史书记立个碑吧!要不是史书记,我们哪能享受这么好的待遇呀?
在石梯子沟村的这段日子里,我几乎每天能看到这样感人的场景,听到乡亲们的肺腑之言,还有很多人就像那位大姐一样,虽然没说什么,但眼里的泪花就已经表明了一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内心被深深地感动了,史书记在我心中的形象也渐渐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
最后一个展室是史书记生前的办公室。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2011年的工作日记。日记的最后一页永远定格在了他去世的前一天:3月3日。他在这天的日志中写了三件事,去民政局,去正元包装厂,下午去镇里开会。看到“镇里开会”这四个字我就忍不住心潮澎湃,因为这个会是我们部门组织的。史书记在会上谈到了妇女在农村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妇女工作。那天下午,会议一直从下午1:30持续到5:30。第二天中午,史书记病逝的消息传到了镇里,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刚刚六十岁,昨天还侃侃而谈的老书记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最后一节展柜里摆放着一封信,写这封信的人叫李星辉,是秦皇岛的一名退休老干部。李老当时是冀东抗日司令员李运昌的秘密交通员。他在石梯子沟村待过,深知这里“地少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恶劣条件。李老在燕赵都市报上看到了史书记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动,于是就给石梯子沟村委会写了这封信,表达他对史书记的崇敬之意。
现在,每次接待解说时我心里就有一种冲动,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解说次数的增多而消退,反而越来越强烈。这段日子的经历,使我渐渐地了解了史书记的为人,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爱戴他、敬仰他、舍不得他。60一甲子,史书记用32年的时间,忠贞不渝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常说:“老百姓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是啊,说得多好啊,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干部,老百姓心里才会装着他。
史书记啊,您是一面不倒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间,您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像您那样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从点滴做起,将您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