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树牌与“摘”李子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5:22
阅读:1431迁安信息港消息:前两天,一位熟悉的长者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在黄台山公园里的见闻:一是公园里的树都挂了牌儿,二是公园里李子林遭了劫,让我不妨亲自去看看。
依其言,我去了公园。果然,见园内的每一种树都在显眼的位置挂上了标牌,上面写明了树的种属、习性等,让人们在欣赏园内风景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却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温暖,说明公园的管理正向着科学化、人性化不断迈进。
而李子林的情形,则让人很不舒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李子被“摘”得七零八落,许多树的枝丫被折断,满地狼籍,与公园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熟悉公园建造历史的人都知道,公园里的这些桃树和李子树原是当地果农的果园,建造公园时就地取材,特意把它们留下来作为景观,被专家认为是保护环境的杰作,没想到竟然成了检验市民素质的园地。据说,由于只是作为景观林来管理,桃林和李子林的果实都已经退化得很难吃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去“摘”呢?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究竟应该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有知情人做过观察,发现来“摘”李子的,多半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当然也有住在市区里的,都是趁着起早锻炼的时候下手,乱“摘”一通,最后能吃的可能也没有多少。那为啥还偏偏要来“摘”呢?原因无非两点:一是贪小便宜的心理作怪,既然没有专人来看管,那就不妨据为己有———他们也知道这样做不怎么光彩,要不然何至于起早来呢?再就是从众心理,你“摘”我也“摘”,不“摘”白不“摘”,至于这样做会破坏景观的美,他们才不在乎呢。不管属于哪一种,都反映了这些人公共意识的缺失,文明素质的低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纵然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身份变成市民,却无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市民。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市民,非长期的自觉修炼不可,而其中最重要的修炼,就是公共意识的培养。
城市的文明固然离不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但每个成员的自觉更重要。古人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德,国外有满街的橘子任其自落的佳话,咱们的公园里,咋就不能出现让桃李自生自落的美谈呢?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