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村官”张来军的一天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4:37

阅读:1336

    迁安信息港消息

    运动鞋、牛仔裤、1米76的身高,短而微卷的头发,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皮肤晒得黑黝黝的,干练中透露出几分憨厚和质朴,这就是任职于迁安市五重安乡范家沟村的大学生村官张来军。

    早上7点半,张来军就扛着锹镐,去新建的野生栗蘑大棚。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咱这村里有一万多棵栗树,把这宝贝资源利用起来,生产野生栗蘑,每斤能卖20元,一亩地就能让大伙儿增收一万元,因地制宜,前景好着呢。”野生栗蘑大棚虽然只有一亩多地,但却倾注了张来军一年多的心血。为了能确定这个风险低、致富快的好项目,他骑着摩托车,先后6次到110里地外的迁西食用菌基地考察,了解野生栗蘑的栽培技术,为了尽快编写出《野生栗蘑采摘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晚上熬夜到十一二点成了家常便饭。“村里可重视这个项目哩,村里开了大会,最后说了六个字:‘交给你,放手干’。这话的分量有多重,我明白,这是老百姓对咱村官的信任。只有全心全意把项目做好,才对得起老百姓,才不辜负村民对我的信任。”

    中午12点,张来军收工回村委会。由于家不在本地,村里在村委会腾出一间屋作为他的宿舍,吃住都在宿舍,半个月回家一次。“下午1点还要到乡里送材料,只能煮方便面了。”张来军边说边坐在电脑前打开了农村远教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下载农技信息,晚上给村民看一看,网上的实用技术大伙儿爱看着呢。”

    晚上7点,张来军把中午从网上精选出的农业技术视频准备好,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远教培训课程,会议室里坐满了村民,为了增加播放点的吸引力,他又自购了瓜果、香烟、茶叶等,供党员群众在收看节目时享用。“我是大学生村官,就得干点年轻大学生的特色工作,既让大伙儿学到了先进的实用技术,又增强了我和村民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谈起这项工作,张来军很是自豪。

    晚上8点半培训结束后,张来军又拿出来一本砖头一样厚的书籍,开始了他的“自习”。他告诉笔者,自从踏出校门来到农村后,发现农村其实是个很大的舞台,他所学的许多专业知识都用得上,于是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自我“充电”计划,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基层管理、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

     乡村的夜晚是那样的寂静,村民们都已经熄灯入睡了,但村官张来军窗前的灯光依然亮着,这盏灯不仅照亮了身处异乡的大学生村官踏入农村基层的第一步,更照亮了长城脚下这个普通山村老百姓的心田。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