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迁安信息港
移动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信息港APP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微信H5

WAP端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五台随想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2:44

阅读:1254

    迁安信息港消息:近日,三木随唐山市文联到山西、陕西、河南等旅游胜地进行了一次文化之旅,虽车马劳顿,而所见所感颇多,今择其二三,与广大读者交流。

    第一次来到佛教圣地五台山,便被其神圣与庄严所打动。崇山峻岭中,面对辉煌庄严的庙宇、高大威严的佛像、衣着朴素的僧侣,以及众多虔诚的朝拜者,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但对博大精深、影响巨大的佛教文化始终充满敬畏。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对佛学的了解与认知,是一个无法绕行的关口。纵观历朝历代那些顶级的大家,无一不对佛教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这只要从他们居士的名号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等……到了近代,一代文学宗师李叔同更是正式皈依佛门,成为著名的弘一法师。

    佛家劝人行善,清心寡欲,顺其自然,力戒贪、嗔、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些无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比如戒贪,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可以令其心态平和,勤俭度日;对于有钱有权有势者,则可以使其减少贪欲,广布恩德。这与我们共产党人、唯物主义者所提倡的清廉、奉献、爱心都是并行不悖的。

    佛教讲究因果报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对于那些未能及时兑现的报应,则用“前世的因缘”与“来世的果报”解释,比如一个人一生作恶多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佛教便用前世的积善之因与来世的恶报之果来解释,以便让人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表面看来,这与辩证唯物主义是相矛盾的,但从某种角度看,又有相一致的地方。辩证唯物主义虽然不相信所谓的“前世之因”,却也并不否认“来世的果报”,不过在表述上略有不同罢了。譬如一个好人或是一个清官,他可能一辈子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是他们的子孙却能够自立图强,平安幸福一辈子。反之,一个恶人或是贪官,即便活着的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的后世子孙多半不会有什么出息,或者干脆就学着老子的样子胡作非为,最后终于家败人亡。这不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来世的果报”吧。

    唯物主义者不讲迷信,但却并不排斥对宗教的信仰。宗教让人有所敬畏,对于人们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评论

更多评论

热门资讯

广告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