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职教闪光———记迁安市职教中心实习车间管理处副主任邵坤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2:37
阅读:1739人物名片
邵坤,女,1976年出生,市职教中心实习车间管理处副主任。1996年毕业于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任教于市职教中心。从教15年来,先后从事机电专业理论教学、实习指导等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育人,默默奉献,培养出一大批品质好、懂理论、会操作的技术工人。由于成绩突出,邵坤多次被评为唐山市优秀指导教师、迁安市优秀教师、迁安市劳动模范、职教先进工作者、女教学能手、“感动校园”人物,荣获市职教中心“校长特别奖”。
看到邵坤的时候,她正在市职教中心实习车间的机床电路实训室里忙碌着。一头长发利索地拢在脑后,端庄、秀丽、干练,她一边按动按钮,指着不同的线路,一边给围在她身边的学生讲解着机床电路知识,浓绿色的工作服穿在她身上,犹如窗外无限的春光,显现着生机与活力。当记者说明来意,谈及她刚刚获得的“迁安青年风尚人物”荣誉称号时,她腼腆地说:“因为从事教育工作,才使得我的生命中有了美丽的过程;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才使得我有了今天的收获;因为对工作的执着追求,才使得我不断进取。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对得起立志成才的学生,要对得起望子成龙的家长,要对得起盼望人才的企业,这些都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与源泉。”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位青年女教师的风采逐渐展现开来……
投身职教,报效家乡
市职教中心是邵坤的母校,她1994年职高毕业后,考入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专业,1996年大学毕业就业的时候,她可以有很多选择,有亲戚朋友劝她“这么好的专业,就不要再回去了”,但是她毅然回到了母校,成为一名机电专业的教师,她说:“是母校培养了我,家乡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我要用学到的知识报效家乡。”弹指间,15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15年的时间,邵坤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老师成长为一名成熟睿智的业务骨干。曾经在同行中学历最低的她,现如今已成为职教中心维修电工专业的领军人物。熟悉她的同行都亲切地称她为“专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无比热爱谱写了一曲不平凡的青春之歌。
实习教学属于专业综合性技能训练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够直接上岗。邵坤深深知道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是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为了提高自己,邵坤参加了全国自考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习,不断从理论上充实完善自己。课余时间,她手不释卷,总是钻研机电理论,日常教学中,她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业务。2007年,她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扔下年幼的儿子,南下广州学习机电应用技术,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她从未出过校园,大都市的繁华对她没有任何吸引力,实训室里却留下了她专注学习的身影,因为她要对得起校领导对她的期望,要对得起家人对她的支持。由于她的努力,顺利通过了维修电工技师鉴定,同时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电气智能应用工程师证书。正是由于扎实的专业功底,在职教中心连续两届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她都荣获“技能比武”第一名,成为维修电工专业的业务尖子。2010年“雪松杯”唐山市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组比赛中,她从7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通过理论、实际操作考试,以过硬的本领获得了唐山市“技术(业务)能手”称号,荣记振兴唐山三等功。
倾心育人,感动校园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崇尚爱的教育,多年来,她把全部身心都交给了学校,献给了学生,却愧对家人。儿子11岁了,她从来没有接送过孩子上学,都是父母代劳,就连孩子生病住院,她都没时间照看。2007年10月,孩子因高烧住院,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坚持在工作岗位,孩子只能由年迈的父母照料,当她去看望儿子的时候,儿子用企盼的眼神看着她说:“妈妈,你能不能不当工作狂,留下来陪陪我?”这时,她忍住眼眶的热泪,耐心地对儿子说:“妈妈不只有你一个孩子,班里还有那么多学生等着妈妈上课呢。”她只待了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又回到了课堂上。10来天的治疗,孩子症状没有减轻,又转院到唐山妇幼医院,被确诊为异壁病毒感染,需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8天里,孩子身边只有爸爸的照料,作为妈妈的她,为没有照顾好儿子而感觉到亏欠,多少次夜晚偷偷地落泪,她虽然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但无愧于渴望求知的学生。
她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邹磊、郭金武同学离家远,为了生活费发愁时,她主动把生活费送给他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几年来,她为学生垫付生活费、实习材料费高达5000余元,给予了学生极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学生有了心事,也都愿意向她倾诉,寻求她的帮助,学生都亲切地唤她“朋友老师”。她还利用休息时间,对问题学生进行家访,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她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创新意识。凡是从邵老师的车间走出去的学生,我们都会看到阳光、微笑、自信之花在他们青春的脸上绽放。2008年,她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
倾心育人换来了学生对她的衷心爱戴。她回忆和学生相处的日子,心中有太多的感动。记得有一次,学生们连续两天都吃泡面,她怕他们吃不饱,就从蛋糕房买来点心,问他们为什么只吃泡面,是不是因为没有生活费了?他们否认了,说自己就爱吃泡面。九月初二那天,她一进车间,看到同学们把车间的黑板布置得非常漂亮,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同学们全体起立,然后高喊“祝老师生日快乐”,他们像变魔术一样拿出了生日蛋糕,原来两天里都吃泡面的同学们是为了省钱,购买了这世上最甜的蛋糕,她感动地落泪了,激动地说这就是爱的回报。
潜心教研,桃李满园
邵坤肯于钻研,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改和教学当中。在专业课程改革中,她大胆带领本组教师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唐山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在全校得到了推广。她还参与编写了《电机与变压器》、《电机及拖动技术的应用》等教材,理实一体,深受学生和培训学员喜爱。她利用假期时间,主持编写了《机床电路维修实训》、《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安装实训》等校本教材,深受学生和培训学员喜爱。与此同时,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其中《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发表于《黑龙江科技信息》;《小型变压器常见故障检修》发表于《河北农业科技》;《中职学校〈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的教法之我见》发表于《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她向领导建议开设机床电路维修实训课。通过市场调查得知,建立一个像样的机床电路实训室需要10多万元。为节约资金,她主动请缨,将已经不能使用的配电盘进行改装。这项工作,技术复杂,程序繁琐。为了配电盘的安装,她研究电路、绘制原理图,常常忙到后半夜。拆装又脏又旧的配电盘,她白皙的手变粗糙了,视力也开始下降了,人也累瘦了。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12台不同类别、不同型号机床的配电盘整整齐齐地摆在了实训室里,仅这一项就为学校节省了10多万元的资金。
她还自行研制教具,服务教学。几年来共做教具36件,使得演示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她甘于奉献,放弃了假期休息,当别人游览湖光山色时,她却在实习车间里挥汗如雨,给学员示范操作。
作为电类实习车间的管理负责人,她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她将“7S”管理体系应用到车间管理,汇编各种管理制度,使得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正是因为她勤跑、勤看、勤问、勤讲,实习车间教学成效显著,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15年的辛勤付出,收获的是满园桃李。她培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就职于河北省首钢迁钢炼钢板坯精整车间高压运行岗位的刘军,如今已能独当一面,还带了两个徒弟,因工作表现突出,深受领导和工友们的好评。近年来,她又培训了阳光工程学员1000多人,使每个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都有了一技之长。
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我们常常看到邵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这句话!相信勤奋、务实的她会一如既往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开拓,让自己的青春在职教中闪光!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