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记市农业技术推广员白红芬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2:34
阅读:1586 迁安信息港消息
1999年初春的一天,踩着薄薄的小雪,刚刚毕业的白红芬只身来到远离县城的夏官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这里孤寂荒凉,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三四里地,日光温室和大田就是办公室,几间简易的平房还得点土灶取暖……艰苦的条件让许多男同志都望而却步,白红芬却毅然扎下根来,一干就是十多年。十余年来,她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温室大棚,从事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一首农业技术推广员的无私奉献之歌。
初到推广站,白红芬就承担了唐山市工厂化穴盘育苗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不同基质配方、温度对不同作物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具体指标,制定工厂化育苗标准,使工厂化育苗达到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市场化销售。从接受任务那天起,白红芬就暗下决心,决不辜负领导重托,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从浸种、催芽开始,一直到配料、播种、浇水、观察温度、放风,每个环节她都亲自参加。为了便于工作,她坚持吃住在单位,为了掌握准确数据,她放弃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早起晚归,做好各种调查数据的记录整理。初春季节,外面还不时刮来阵阵寒风,而此时温室内的气温却高达30℃,出入温度骤然变化的温室,使体重只有90多斤的她一直感冒不止。这一切,她都默默承受、坚持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过去,这一项新的穴盘育苗技术一举在迁安取得成功并迅速推开。
1999年8月,严峻的现实又摆在了白红芬面前:推广站进行改革,实行技术、经济、岗位承包责任制。看到别人大学毕业后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安安稳稳、干干净净,而自己却要一身汗水一身泥土地劳作于田间,白红芬心里也产生过波动,但是很快她就把怨天尤人的情绪变成了工作的动力, 毅然承包了两个日光温室,独立经营、自主核算。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温室的管理当中去,整地、做畦、育苗、定植及温室管理,劳作一天下来真是又累又乏,躺下就不想动了,可一想到还有许多技术环节没有掌握,她马上又爬起来查阅有关资料,直到弄懂弄通。樱桃西红柿是当时国内较新的品种,当时在迁安没有种植经验。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白红芬勇于当先,在全市首次引进试种红太阳、圣女樱桃西红柿,获得成功。同时,她大胆尝试了温室内豆角和西红柿轮作种植,也创下了可观的收益,亩产达到6000公斤左右,亩收入达到五六万元,一时引来了不少菜农前来参观,目前这两种种植模式已在我市大面积推广。
多年来,白红芬整日摸爬滚打在日光温室内,先后参加了蔬菜无土栽培项目,设施蔬菜简易栽培项目、省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改进项目等十几个省市级农业项目,并全部获得了成功,收获了累累硕果。她主持实施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推广项目获得2001年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参与实施制定的唐山市地方标准《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规程》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组织实施的温室无核葡萄种植示范项目获得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一等奖;参与实施的抗虫741杨组培快繁项目获得了2004年唐山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多次受到迁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青春易逝,岁月无悔。如今,白红芬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之中,用自己的所学回报这片热土,用辛勤与汗水让农民富裕、让大地丰收。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