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在希望的田野上构建和谐课堂
原创 · 编辑:迁安信息港 2011-12-31 07:22:23
阅读:1291迁安信息港消息:希望,象征着活泼、生机。田野,象征着金色、快乐。农广校的教育,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帮助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让广大的农民早日致富。作为农广人,我们一直战斗在农业技术培训的一线,在希望的田野上构建和谐课堂。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农广校教育是多部门联合的公益性、服务性教育培训。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素质能力,还要具备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博爱之心、清贫之念。在教育培训中耐得清苦,受得寂寞,多予少取,以民为本,服务至上,奉献为荣,才能与学生、农民群众建立和谐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己的涉农学科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精通专业,广学博闻,能够准确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到应付自如。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最关心、农民最需要或生产中容易忽略的核心问题展开讲解,让他们大脑思维跟着讲课思路走。同时,放下架子,走进田间地头,理论结合实践,技术结合事例,把技术知识简单化、通俗化、趣味化,以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鲜活的案例、可行的操作、可观的效益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授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值,用有所效。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我们在全市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做到了四突出:突出师资优势,由聘请的农业专家、专业教师和优秀毕业学员组成科技服务小分队,常年坚持利用农闲时间或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到镇乡村、大棚内、果园中、地头边开展专场技术培训;突出按需培训,坚持长期调研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所急所需,学校根据需要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突出方式灵活性,采取面授与音像相结合,技术讲座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科技相结合等形式,多方位调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突出以点带面,实行基地———联系点———专业村———农户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培训格局,不断完善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和教师联系点建设,进行种植、养殖、林果等方面新技术、新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在工作中,我们不辞辛苦,在讲课内容中尽量加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相映成趣,寓学于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和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勤学、善学、巧学、乐学,构建和谐课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看到农民学员在我们的引领下走上增收路,当看到课堂知识转化为累累硕果,快乐变成幸福洋溢在心间。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为了农民的增收,为了大地的收获,我们虽苦心甘,愿意在希望的田野上奔波、奔波……
迁安信息港原创资讯欢迎转载,转载敬请标明出处 爆料热线:0315-5678114
0条评论

更多评论